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人本欲生經註

No. 1693 [cf. No. 14]

[1]人本欲生經序

人本欲生經者照于十二因緣而成四諦也癡也欲愛也生死也略舉十二之三以為因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滯於三世飄縈於九止稠繆八縛者也十二因緣於九止則第一人亦天也四諦所鑒鑒乎九止八解所正正于八邪邪正則無往而不恬止鑒則無往而不愉無往而不愉故能洞照傍通無往而不恬故能神變應會神變應會則不疾而速洞照傍通則不言而化不言而化故無棄人不疾而速故無遺物物之不遺人之不棄斯禪智之由也故經曰「道從禪智得近泥洹」豈虛也哉誠近歸之也斯經似安世高譯為晉言也言古文悉義妙理婉覩其幽堂之美闕庭之富者或寡矣安每攬其文欲罷不能所樂而玩者三觀之妙也所思而在者想滅之辭也敢以餘暇為之撮注其義同而文別者無所加訓焉

佛說人本欲生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類國行拘類國法治處

阿難記所聞聖教土也法治處王城也

是時賢者阿難獨閑處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為分明易現

現當為見也是意微妙本句倒

便賢者阿難夜已竟起到佛已到為佛足下禮已訖一處止已止一處賢者阿難白佛如是我為獨閑處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

癡也解癡者四諦之所照也

生死亦微妙

生死極末也微明之諦達于末也

中微妙

中者本末之間用諦燭之之亦甚微妙也

但為分明易現

當作見也言四諦觀十一因緣了了分明不難知也

佛告阿難勿說是分明易知易見深微妙阿難從有本生死是阿難從本因緣生死如有不知不見不解不受令是世間如織機躡撰往來

言從癡者有是生死至深至妙何得言易見乎自有癡來經劫累身悠悠者比丘有不了諦反視如有者者萬無一人曷云分明耶

從是世後世從後世是世更苦世間居令不得離世間

此說生死苦為苦諦也今死則後身生生死猶晝夜而愚者以生而感死頻以成苦

如是因緣阿難可知為深微妙從有本生死明亦微妙

由生有死故故曰因緣達今世後世累繼生死故曰更苦明照三世故曰微妙也結苦諦也

若有問有老死因緣問是便報有因緣何因緣阿難老死便報生故

死因于生習生有十上知苦此推習也

若有問有生因緣問是

有生因緣猶生有所因不也

便報有因緣何因緣生有故為生

生因乎三有也

若有問有因緣有便報有因緣有何因緣有受因緣有

因四受有三有

若有問有因緣受有因緣受何因緣受為愛求因緣受

言從前身習八愛故中陰有四受四受既受則有今身二世現故略而止與也常習諦皆竟十二因緣具三世癡人不知今世後世故令運心彌綸三世令知輪迴寤四諦也故曰癡人以挍計挍計本末本末為藥為藥謂斯四諦也

如是阿難從愛求因緣受從受因緣有從有因緣生從生因緣老死憂悲苦不可意惱生如是為具足最苦陰

如是五事展轉相因則名習也知五事苦為苦諦也愛別離苦在有胎苦生老悲腦真為苦藪也

從是有習

句倒也言從習有是苦也

生因緣阿難為老死是故說是為從是致有是

是故從聖說從癡致行德生有是老死

當從是阿難分明為生因緣老死

分明者諦了了知習也諸言因緣皆習也將欲反盡故更推習併之也

若阿難無有生為無有魚魚種無有飛鳥飛鳥種為無有蚊虻蚊虻種為無有龍龍種為無有神神種為無有鬼鬼種為無有人人種各各種

假知盡諦無有生者何從得五道也

若如有如有生無有亦無應有令有生

解盡諦真如心則生無有也亦無有能令生有

一切阿難無有生為有老死不阿難白佛言

無生則無死誠哉此言也

佛便告阿難從是因緣當知為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老死為生故生因緣阿難為老死

從是因緣從是因緣發也生也解無無生則不老死苦不了無者從四習生便有苦也此四習與止至愛還下異也自是下結句皆反覆而成也

生因緣阿難為老死

重結也

若有問有因緣生可報有因緣生何因緣生為有因緣故從是阿難因緣當知令從是有有因緣生

墮胎三有更有生十二因連之一世也

若阿難有因緣無有寧有魚魚種飛鳥飛鳥種蚊虻蚊虻種龍龍種神神種鬼鬼種人人種各各種

解盡無有則無五道也

如應應有無有亦無有者為有無有一切阿難無有為有生不阿難言

得真如諦則便應有無有亦復有也既以無有者為辟有覩無有如令群有一切無有為有生不反以質阿難阿難云無也

是故阿難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生為有有故從有因緣阿難為生

以作是四習故生以有為本也

若有問有因緣有便言有何因緣阿難可報為受因緣有因緣有如是分明為受因緣有

因四受則有三有也

設阿難受因緣無有亦無有受有一切阿難無有受為有現不阿難報

無有受緣亦無有受現當為見也一切無受為有可見不也

如是阿難為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有受受因緣阿難為有有因緣阿難

若不達無便從四習也令有受倒宜言令受有也

有因緣阿難如是問對為有何因緣有受可報愛因緣從是因緣阿難當知為愛因緣受

有因緣阿難受句倒也言有受因緣也八愛心是則受胎也

若阿難無有愛亦無有受亦無有當受一切阿難無有愛為有受不亦有受名不阿難言

解無無愛則無受及當受也又反反以質文之常也

如是阿難為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為愛因緣受愛因緣阿難為受如是阿難為愛因緣求求因緣利利因緣計計因緣樂欲樂欲因緣發求以往愛因緣便不欲捨慳以不捨慳因緣便有家以有家因緣便守

不解則從是致是也重結也

從守行本阿難便有刀杖從有刀杖便有鬪諍言語上下欺侵若干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

多非弊法從守始起也八愛之一也

若阿難本無有亦無所守亦無有守一切阿難無有守為有刀杖鬪諍語言上下欺侵若干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不阿難言

若解滅不守於色寧致若干弊惡不質以明理也云無所護故無所守也下亦無二字重合句耳

如是阿難是從是發是為本是為習是為因緣刀杖鬪諍語言上下欺侵若干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

並守不守二理已現欲更舉四習合為守也

從守故阿難便有刀杖鬪諍語言上下欺侵若干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如是但為多苦為從五陰習致

不守者不了色而守之也刀杖非一惡即知大苦苦諦也思惟十二因緣經十二事一一皆有四諦也諸習諦推本非一端也不根十二而止十六無無漏習盡二慧五耶推本叱則八愛盡有四習以此推之則可知也又愛為穢海眾惡歸焉何但八耶言八舉其麁耳欲界蠢蠢何互無婬至乎不還乃舉別耳

家因緣令有守是故為說是當從是知阿難為家因緣守

由有妻室則有重門擊柝之守也向使捿遲高岸擊柝何施也故說者云是上言爾也

若家因緣無有已無有受當何因緣有家一切家因緣無有寧有家不寧有刀杖鬪諍語言上下欺侵若干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不阿難言

不受此色人無緣有家無緣有家寧有守而惜刀大苦集不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有守為守故從家阿難令有守

上從是有者從家起有守也以家本習結因家守成守因於家亦顛倒相明也

難捨慳因緣令有家從是因緣有是當從是因緣知阿難為難捨慳因緣令有家

腦因色欲思存不捨由之為家也故曰是緣有是也

若難捨慳阿難無有亦無有受已無有受寧當有慳難捨不一切阿難慳難捨已無有寧當有家不阿難白佛言無有

無有受不捨受也已無有受寧當有慳難捨慳難捨已無有寧有家不

如是阿難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受家慳難捨故阿難令有家

是慳惜心也

從往受阿難因緣令有慳難捨是故有是言亦從是因緣有是如是當從是因緣阿難可解為從發受從是受慳難捨

即彼好仇因之甚惜故曰往受令有難捨也是故上說說從往有是慳也

若阿難發受無有寧有受亦何因緣往受一切阿難無有發受寧當有慳難捨不阿難白佛言

解無發往則不有受與至彼也普不往受豈慳惜也本未上

如是阿難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慳難捨為發往受故亦為發有因緣故阿難[A1]令有慳難捨

從發習發遂至不捨也

欲貪因緣阿難令有發是故說是當從是因緣阿難為從欲貪因緣令發

婬貪內足則發而適彼也

若欲貪阿難無有已無有因緣亦何因緣當有欲貪一切阿難欲貪無有寧當有發往不阿難言

若行人解婬無有因緣亦何計當有淫貪耶普無貪心何有往受也凡上云無有皆明因無有也一切已下皆以因及緣無有

如是阿難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發為有欲貪故為從欲貪阿難令發

令發為有欲貪句倒也

已發從發往令有欲貪是故為說當從是因緣知為從發往令有欲貪

此發往計挍欲相造也《陰持入》曰「願得往相也」即第三計也故說者是故上說因計生貪也

若無有發往阿難亦無有令發往一切阿難雖發往若有貪欲不阿難言

假解無無住之因亦住貪有生不也

如是阿難為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貪欲為有發往因緣令有欲貪

解無如上若不解則如上為習也於皆結句反復少發往二字也

從是利故阿難令發往為從是說是當從是因緣知為從利因緣令發往

好利甚則思存往也是上說是當了利為往緣也

若阿難以無有利亦無有求亦何因緣有求一切阿難已無有利寧當有發往不阿難言

既解知利則無有利之求何當有利求因緣耶普無有利豈有發往乎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發往利故利故亦發求從求因緣故令有利故說是從是因緣當知令從求因緣有利

此八愛或言故說或云是說義不異也以具文於上此二解之故云是故首言爾也

若求因緣阿難無有亦何因緣有求亦從何因緣求一切阿難以無有求若有見利不阿難言

若求本無所因亦何得求也普無求者利可見不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為有利為有求故求故阿難令有利

或曰發曰生或曰起或曰有義同文別耳

從發故令有求是故說當從是知令從愛求

愛心內無求之由生

若阿難無有愛亦無有求亦無有因緣求亦無有愛一切阿難愛無有寧當有求不阿難言

諸因緣唯此一說反上愛受中即若無有愛下曰二無有愛耳餘皆在一切上說因一切下說以因及緣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有愛故令有求求故令有愛

愛之滋長成乎八也

彼阿難欲愛亦有愛是二皆痛相會

此推愛本文終也欲愛色愛也亦有愛非一也經曰「心可則為欲」也是兩愛痛為本為習為因緣從痛發解如有則無也相會猶相因也

有痛因緣阿難若有問是便言何因緣有便言更因緣有從是因緣阿難亦當知令更因緣痛

設問教答也有六更故三痛由生也

若阿難眼不更亦無有應當更眼亦不得更一切阿難眼已不更寧有眼更不亦有眼當因緣生不為樂為苦為亦不樂亦不苦阿難應

若眼知如有不更眼亦無有應作眼更者一復不得此更也普眼已不更豈有眼更因緣生三痛不也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眼更痛眼更因緣阿難令眼知痛耳亦如是鼻亦如是舌亦如是身亦如是心不更阿難亦無有當更亦無更因緣令心更一切阿難心無有更寧當有心更入因緣令有痛不令有樂不令有苦不令有不苦不樂不阿難應如是阿難是為有是為本是為習是為因緣痛令有更心更因緣阿難令有痛

更即有三痛呼阿難重結於比顛倒相明結言也

若有問有因緣更不為有何等更有因緣為名字因緣當從是阿難可知令從名字因緣更

更本應是六入而今是名字六入同出六更六更同出六情六情之本則名字是故想曰名色也亦應出經時失次也

若從所處有亦從所處應受令名身聚有

句倒云在所處四身為在所處三有也將欲說無色故云受之與有也有受有有乃有名色也

若阿難從所處有亦從所處應受無有為有更有名字不阿難言

如有知無受之與有豈有更而因名字耶

若阿難從所處有亦從所應受無有[A2]令名身有無有寧當有對更不阿難言

反覆明之上句云豈有更因名字不此句言寧有名字與更對為因也

一切阿難名字亦色身無有為有更不為從有更不阿難言

此上三反問於此一問云普無名色何從有更乎天竺言質無慊其悉也

如是阿難為從是是發為從是是本為從是是習為從是是因緣從是是更令從是名字名字因緣阿難令有更

凡上云是因緣是有次云無是則無取後云從發習因緣即成上句從是有是故皆如是也

阿難有名字因緣設有問便對為有何因緣名字謂識因緣為有當從是因緣阿難解知為識因緣名字

中陰淫識遂處胎有五陰

若識阿難不下母腹中當為是名色隨精得駐不阿難言

設無中陰淫識當有猗精住成名色不名色已後至有中世也識已前前世也三世成十二也

若識阿難母腹已下不得駐去為有名字得致不阿難言阿難為本若男兒若女兒已壞已亡令無有為得名字令增長令所應足不阿難言

縱使中陰乘精入胎或一二七日而亡豈有此身耶或成根男女及命便墮傷胎寧得五陰身不乎自下母胎則淫識也一二七日男根女根已是名字之成

如是阿難從是起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為名字從識識因緣阿難為有名字

每至結句輒重者云名色從識注識為名色因緣反覆言也

有因緣阿難若問是便對有從何因緣有識名字因緣有識當從是因緣阿難分別解為名字因緣識

惟識之本本當是行而今言名字五大名識也即六大癡也有六大癡心作淫行淫行中有識共出六大故名字也

若阿難識不得名字駐已識不得駐得增上為有生老死苦習能致有不阿難言

省文有似上乘望識入胎受有名字身或七日或三根成而胎傷寧滋長成十二緣不也若當爾者與上不畢也又此說無名字是無常之說非盡諦言也而今少行又文亂似出經時未皮缺也就而通之者云大不信無癡豈得望行與望識不也夫萬冥存乎癡萬照存乎慧故此經以癡為本以諦對也

如是阿難從是致

生也從六大生望識也

從是本

望識以六大為

從是習

習癡以成識也

從是因緣

因癡有識緣也上二十事實有十八皆然也

識令有名字名字因緣有識

十二事窮此

是如是為識因緣名字名字因緣識止是說名止是處對止是諍本現當從有慧莫受

稱名字反覆而結之云止是者十二事終是說名字處也對止是者上諸云便對也諍本見者三耶見也墮耶見則失正觀正觀四慧也現當見也故曰諍本見當從慧莫受也

幾因緣阿難為計痛是為身阿難言是法本從佛是法正本佛自歸本佛願令佛說令從佛說是說受解利佛言阿難善哉善哉諦受念佛便說賢者阿難應唯然從佛聞佛便說是阿難有見是痛為身

失憂三更而愚墮為身

或有見是痛計非身但為身更痛法見是為身

但為已上稱痛而云無也此云身更痛法與漏分布三痛身更知同也上三痛亦皆云更知也以身更為異耳

或一身為是痛見不為身亦不為痛法見痛法計是不為身但為見是身為身

但為已上亦稱上二事云無也見後解中云不覺乃後問解三事亦云見也義同耳但有有為異也不不解也覺悟之稱也漏分布曰三痛心更知似其事也若不爾者宜言三痛覺由身也上言三痛更由身也猶六覺六更也此下散說為三痛病其文亡而錯得下慧心解三事之重釋以次此非其事也

阿難或為在是痛計為身

由痛而修身也此即下道慧解痛文也而迸續此為痛病也

當為對說是

此文意稱上計痛為身者辟而執之也下色重解不稱為賓主也

是痛賢者為三輩有樂痛有苦痛有不樂不苦痛是賢者三痛見何痛應作身樂痛時阿難是時二痛已為滅為苦亦不樂亦不苦是時但為樂更樂痛阿難非常苦要滅阿難痛已滅離身不在身計

將明無身故云痛有三而身一何適為身耶欲言樂痛是身當其親樂則無苦與不樂不苦三痛而今一樂非身明矣又令𭙼譃觀其常身死敗滅以諦照之復非身明白矣

是如是是時阿難苦痛便時是時為兩痛已滅為樂亦苦是時但為更苦痛阿難痛非常苦盡法阿難痛已盡身不復更知是時阿難

與樂痛同義不別解也此中樂亦苦苦上少三字宜言樂亦不樂不苦也便字從宜為更也

亦不苦亦不樂不更是痛是時兩痛滅痛亦苦但為是時不苦不樂更是痛不苦不樂阿難痛法非常苦盡不苦不樂阿難痛已盡應無有身自有是計阿難為行道

亦同上二義也長下不字也中云痛亦苦宜云樂亦苦也不大樂不大苦中中人也

為是非常法痛為計見身或有阿難為行道

常觀三痛計身之見也

放散樂苦痛為自見計身如是阿難因緣不應可為痛作身見身

得明慧觀則三痛放散因緣長息永無痛之作身想

阿難或不痛計見是身但為身法更痛

但為上稱痛而云無也但云身更痛者身歷三痛而作身也漏分布曰三痛身更知即此事也

便可報若賢者無有痛更亦不見所更寧當應有是不

上更痛計為身佛教答曰尚不痛計身寧猶有身更可修身耶上痛更稱反身更法身更法言所更約耳言二不見似盡滅也設問對計非身寧應是法更

是時阿難比丘不痛為見計非是身寧應是法更痛亦見是身不阿難言

既教答無痛更無緣修身又反以質阿難也不痛為見計非是者言第二身更痛無第一痛計身也二與三都無非常直言寧應者此二事皆仍上三痛故云寧寧者既兩痛滅安得獨稱身耶雅理並羅義不隻立也

如是阿難是因緣亦不應亦不可令或一無有痛計是身但為身更痛

但為已上亦稱也反稱結句也

阿難所不計痛為身亦不見是痛非身

將說第三云無第一也

亦不身更痛亦痛法不見不計是身

云無第二也

但為計我為不覺是身是身

見也覺三痛計為身也云不覺覺也

便可報一切賢者自計身

計獨覺也覺是身也

不更痛

句倒也即無第二也

寧應有身不

此言自覺身為身不更痛法又不痛計身三名並寧應獨覺身是身耶獨上三痛何痛應作身也當一兩滅何得並稱也

是時比丘不痛為身身亦不更痛痛法亦不為身有身

二無第一第二也

但為不覺身耳如是觀身寧應身不阿難言

云三事並列何得獨有身也上設問對此問阿難

如是因緣阿難不應令無有痛為身亦不身為更亦不應法為身亦不應不覺身為身如是阿難一切痛為作身已痛見見是身

事無適作身也

幾因緣阿難或為行道不為痛作身為見不見身阿難報是法本從佛教令亦從佛願佛為說佛說已弟子當受令是說當為解利佛告阿難聽是受是諦受重受念是當為說如是賢者阿難從佛聞佛便說是阿難比丘不為痛作身亦不見痛為身

行者得四非常解盡諦慧者不計三痛而有身也既不計三痛則不快痛之見著身想也

亦不為身更亦不痛法計為身

分痛法耳宜合痛法亦上三痛但身更知心更知望得知為異也

亦不見身見為身

覺也上身更此身覺為異耳

亦不從或有是身亦不從是見見是身已如是見不復致世間令不復受世間

有是身者故上計痛有是身也撮三事之二云既無半則不致受世間也至也

已不復受致世間便不復憂已不復憂便無為度世便自知為己盡生義病死憂已畢

三痛身盡則不致不受十一苦也

行已足所應作已作不復還在世間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不計痛為身自方便作亦不見見為身

至也至此身最後竟身也身則畢於此不受更身故曰不還世間也

幾因緣阿難或為行道為色作身阿難報法本從佛教令亦從佛願佛為說佛說已弟子當受令是說當為解利佛告阿難聽是受是諦受重受念是當為說如是賢者阿難從佛聞佛便說是阿難或為行道為少色行為身

少貪身不乃慇勤

阿難或為行道為不少色行為身

將及二勝一無也

亦色無有量行為身但為少不色行為身

但為二字宜上在色無量上也不為少不色重騰焉也無量者慇勤貪內外色也

或有阿難為行道亦不為少色亦不為無有量色

騰無第一第二及三也

亦不色少行為身

不色小及第一也內不少貪外微著也

或有阿難為行道亦不為少色亦不為無有量色亦不無有少色行為身

騰無上三

但為不色無有量行為身

反第二也內不色無有量外慇勤也

阿難或為行道少色行為身現在阿難或為行道少色行為身己身壞死令復見身相像如是不為是對行對如是致亦如是齊是

現在猶是計貪少計貪少色以起者身時雖身死亡續貪身思存想像未知繫癡行道不應與此為匹而愚與俱以致此身此而還也匹也俱也至也死而不解無常也

阿難或為行道色少行為身自方便計作齊是阿難或為行道色少行為身自方計作齊是阿難或為行道色少行為身令結使

自計方便方便貪色命終不絕也不自坊閑至此而止故為身結身使也上自計方便如當過下寧也可無一條耳此說病耳而云行道道當知也

阿難或為行道不少色為作行身但為色無有量計作為是身現是阿難或為行道色無有量為計作身身已壞死令復現身相像如是不為是對行對如是致亦如是齊是阿難或為行道為計身色無有量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令色無有量為身令使結阿難或為行道不少色亦無有量色計但為念少色為身現在阿難或為行道不色少為計身身壞死令復見身相像如是不為是對行對如是致亦如是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不色少自計為致身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不色少令身使結阿難或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無有量亦不無有色少亦不無有色無有量為墮行身現在阿難或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無有量亦不無有色少亦不無有色無有量為計墮身己身壞死令復見身相像如是不為是對行對如是致亦如是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不色無有量自計為致身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令不色為使結齊是阿難或為行道自計為致身身幾因緣阿難為行道色不行作身阿難報是法本從佛教令亦從佛願佛為說佛說已弟子當受令是說當為解利佛告阿難聽是受是諦受重受念是當為說如是賢者阿難從佛聞佛便說是阿難為行道或不為色作身

計四大有身相也都曰也

亦不為色計為身

少色也脫少字云解道行者不起小色而滯身也

亦不為色無有量

量多著四大息此多色也

亦不為色少

為下小無字也無色小反第一也亦息此結也十報內無有小色外見小端正也

亦不為色無有量計為身

為下亦少不字也此反第二也行諦亦癈之也十報內不念不趣端正外見色不趣端正色也

阿難為行道不少色為作身亦不為計是身

如道行道行諦也得此慧者忘少著四大色也

現是阿難為行道不為少色作身亦不為墮是身己身壞死令不復見是身相像

現是猶是時也是行時不貪小色見身非常滅盡永絕今身著色之想也

不為是對行對如是是無有齊是

對今身後也無有身猗之二至此一也

阿難為行道為不少色為身亦不計為是身齊是阿難為行道為不少色為身不使結

云至此無身之相則無貪身之七使九結也

阿難或為行道不為色無有量為身亦不作色為身現在阿難為行道不色無有量為身亦不計是身己身壞死令不復見身相像不為是對如是如是是為無有是齊是阿難為行道不色無有量為身亦不墮身計如是阿難齊是或為行道不色無有量為身不使結阿難或為行道不為不色少為身亦不墮身計現是阿難為行道不色少為身亦不墮身計己身壞死令不復見身相像不為是對如是如是是為無有是齊是阿難為行道不為不色少為身亦不墮身計如是阿難齊是為行道不為不色少令不使結阿難或為行道不行不色無有量為身亦不墮計是身現是阿難為行道不為不色阿難為身亦不墮計為成身己身壞死如是身令不復見是計不為是對如是如是是為無有是齊是阿難為行道不行不色無有量為身亦不墮計是身齊是阿難為行道不行不色無有量亦令不使結齊是阿難或為行道不行不色無有量為身亦不成身亦不墮計是身亦有是七處阿難令識得駐亦有二受行從得解

三道則張欲界為五并三界天為一九神止處則分色無色合欲為一也論五道者以流浪受苦為失故精說三惡道總天為一也說九止者論能弘教受三觀者故自人始不及三苦也分一受者精粗相從觀法不異也二受皆居滿畢之位故有解名也

有色為令從是有若干身若干思想辟或人或天是為第一識止處有色為令從是一身若干思想辟天名為梵天長壽本在處是為第二識止處有色為令從是一身若干思想辟天名為明聲是為第三識止處有色為令從是一身一像思亦一辟天名為遍淨是為第四識止處有不色為令從是一切從色想度多想滅為無有量空空慧受意止辟天名為空慧行是名第五識止處有不色為令從是一切從空行竟過無有量識從慧受意止辟天名為識慧是名為第六識止處有不色為令從是一切從識慧過度無有量不用從是慧意受止辟天名為不用從受慧是為第七識止處何等為阿難亦有二受行從得解有從色因緣行道令不更思想辟天名為不思想是為一受行從得解有從不色因緣行道一切從不用得度為受不思想亦有思想受行止辟天名為不思想亦有思想是為二受行從得解彼阿難所第一識止處為從色行因緣行道若干身若干思想辟名為人亦一處

身也有也有欲之形故曰色也由欲界身行道諦故曰行道也六天已下其形非一故曰若干也心亦各異故曰若干想也行字也

若阿難行道是識止處已知

知欲天及人陰持入身為本也

亦知是識從是習

習天及人識不能捨也知者慧也

亦知從是沒

盡也從天及人身天下滅者諦知如篾曰盡也

亦知是所樂

七處結曰昧也貪樂天及人身故曰樂也知之為盡

亦知是更苦

天及人身由之受苦也知一苦則慧也

亦知是從得出要如有知

出要法句言得要生盡也故七處曰欲能治能棄能度也盡諦有四事出要是其一也凡六事皆曰知行道諦之慧也六事皆曰是是六天已下下及人身識所依也《七處三觀經》一皆知五陰之一而陰有六情也一一皆知陰陰有習三四知陰盡行道又曰亦知色味亦知色出要此七處也三觀者觀身色觀五陰觀六情也三觀即七處之每第一陰入也言以道諦盡諦苦出要諦觀陰人及樂而陰之也五陰𣫘蓋經以五陰為五習盡為七處昧苦出要為三觀文小異大同身三經唯《七處三觀經》有道諦二經皆七事而已然俱曰行道亦道諦也皆曰知亦諦也如至識知或曰如本知知非諦何也知觀同義也九九止即天身為觀地習天之習天之身會滅行道味樂天樂天樂樂必有苦能斷天貪可名活道故曰出要也皆四諦觀觀九處也所謂微而顯約而具也十報單用陰習盡而止也

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言

若行道慧以四諦觀觀人身寧有貪求望想此住止處不答曰無也

阿難第二識止處為從色行因緣行道若干身一想辟天名為梵身長壽本第一在處

始行一禪生四梵名梵小梵無量大梵梵輔身不相類故曰若干身猶此人之優劣也心未純一故曰非一想也

若阿難行道是識止處以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是從得出要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阿難第三識止處為從色行因緣行道一身若干想辟天名為明若阿難為行道是識止處已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是從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進行二禪以知養恬陰乎念持生此四明天身表光相混然大齊心猶不一故曰若干也

阿難第四識止處為從色行因緣行道一像身一思想辟天名為遍淨若阿難為行道是識止處己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此是第三天也宜言淨天天也容表暉炎四天若一其心恬豫恒遊禪思故曰一

阿難第五識止處為從不色行因緣行道一切從色得度地想已沒無有量空空慧行受止辟天名為空慧若阿難為行道是識止處已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地者恚滅心如地也想已沒斷求也無量空也

阿難第六識止處為從不色行因緣行道一切從空慧度識無有量受慧行止辟天名為識慧若阿難為行道是識止處已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空識定者觀對識空不本來也

阿難第七識止處為從不色行因緣行道一切從識慧度無有量不用已捨受慧行辟天名為不用受慧行若阿難為行道是識止處已知亦是識止處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所識止處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色恚求生生而即遣不俟終日觀而後知也不用觀也

阿難第一受行從得解有從色因緣行道無有想亦不受辟天名不思若阿難為行道己知是從受亦知從受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是受行從得解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不思無結愛天也四阿那含之第四天也四阿那含愛身生第四禪六增之第二已上四天此無漏第四禪局也四禪之第六天名愛勝是無思天共在一天上耳

阿難第二受行從得解有從不色因緣行道一切不用從慧得度過無有思想亦未離思想為受行止

正受定也

辟天名為無有思想解若阿難為行道是受行從得解已知為是解從是習亦知從是沒亦知是所樂亦知是更苦亦知從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時阿難為行道是受行從得解可應求可應望可應住處阿難對言

無想者知空而制想不令起也此上八止皆如應知此八處亦知八處習亦知八處盡亦知八處樂亦知八處苦亦知八處要得出義同故不二訓之也

阿難為行道如是知如是見說為不知不見若有是結使是時應說為常是時應說非常

波羅門云斷滅見常也

是時應說世間有本是時應說世間無有本

要也有要無要耳

是時應說得道以死復生是時應說得道不得死

或見七反生死者故曰死復生或至尼惟先天者故曰不死也

為有無有

或曰有度世或曰無度世

度世死從是結使是時阿難為行道是七識止處二受行從得解如是如有從諦慧見從是意已解已得解脫是名為阿難為行道無所著從慧得解脫

反稱得道不得死是五耶結使經乎九止行者以四諦觀之長得息解成阿羅漢也

亦有阿難八解脫處何等為八色觀色是為第一解脫處

內外身著觀兩事也

內觀色不想外觀色是為第二解脫處

徧著外身也

觀三十六物淨身受觀行止是為第三解脫處

遍著己身則三十六物觀也從第一禪至四禪皆三觀也人病不同或貪己身或貪外色內外俱貪故有三觀也四意止觀亦復如是單舉禪要則三觀也耳其轉除則四禪也

一切從色想已度

已過四禪色天次及空也

滅地想

滅恚心如土塵故曰如地也

若干想不念無有量空慧已受竟辟天名為空慧是名為第四解脫處

四空定文同故不一一解也

一切從空慧已度無有量識慧受竟辟天名為識慧是名為第五解脫處一切從識慧得度無所有不用受慧竟行辟天名為不用無所用慧行是為第六解脫處一切從不用慧得度無有思想亦不無有思想竟受止辟天名為思想是名為第七解脫處一切從無有思想竟得度

將已竟四空次及滅定也

滅思想亦覺盡身已更竟受止是為第八解脫處

心之流放眴息生滅之間𭶭撫宇宙之表矣身之所復無不待行行慈定者滅心想身知屈如根株冥如死灰雷霆不能駭其念山燋不能傷其慮蕭然與大虛齊量恬然與造化俱遊曰滅定也

若已阿難行道七識止處二受行從得解脫亦是八解脫處是如有是慧已更見從是竟戢却不用已得解脫如是本福己身更竟止是名阿難行道無所著從兩行得解脫佛說如是阿難受行

佛說人本欲生經


校注

[0001001] 【原】增上寺藏麗本
[A1] 令【CB】受【大】(cf. T01n0014_p0242c21)
[A2] 令【CB】今【大】(cf. T01n0014_p0243b08-10)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