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但呪讚及作法宜視大儀軌內)
(是此十波羅蜜之名。非所用此尊位。今所可用者。定慧理智也。諸尊等印契。以此當知之)。
五部尊法
一息災法(用佛部尊等。是故有五智佛)二增益法(用寶部尊。是故有寶光幢笑。求福德者寶。求智慧者光。求官位者幢。求敬愛者笑)三降伏法(用金剛部尊等。是故有五大忿怒尊等)四愛敬法(用蓮華部尊。是[3]故本尊觀世音等)五鉤召法(用羯磨部尊。是故有鉤索鎖鈴等)入五智(法身。是故有五智賢瓶)成蓮華(自性身。是故有四種蓮花)成佛身(受用身。是故有如來等)被甲(變化身。是故有三十二身)五母部室主毘盧遮那如來(佛部主源之故無母。譬如毘盧遮那經。阿字為毘盧遮那佛種子。吽字金剛薩埵種子。金剛頂經。吽字毘盧遮那種子。阿字金剛薩埵種子。金剛海儀軌。如是每會。此兩字相代當知是互作主伴利益眾生。蒲陀海大悲[4]遷化亦現萬億身。互作主伴接化群生)阿閦如來(金剛部主金剛波羅蜜為母)寶性如來(寶部主寶波羅蜜為母)無量壽如來(蓮花部主法波羅蜜為母)不空成就如來(羯磨部主羯磨波羅蜜為母)是則據四波羅蜜出生四佛之義。心有四佛互出生四波羅蜜之義。然則得四波羅蜜為主。四佛為母耶。曰不得。何故不得。曰四波羅蜜為定[1]為[2]慧。[3]則不得四波羅蜜為主。四佛為主。譬如雖父母共產生諸子名父不為母。以五智忿怒相配。五智不動尊(毘盧遮那忿怒。自性輪般若菩薩)降三世尊(阿閦佛忿怒。自性輪金剛薩埵菩薩)軍荼利(寶生佛忿怒。自性輪金剛藏王菩薩)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文殊師利菩薩)金剛藥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即可是寂靜身。又穢積金剛為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金剛業也。穢積即[A1]烏芻澁摩菩薩也)無能勝(釋迦牟尼佛忿怒。自性輪慈氏菩薩)馬頭觀音(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觀世音為主。伴陀羅嚩子尼是白衣觀世音菩薩也)三十七尊毘盧遮那佛(遍照金剛。[4]已下皆同)四方四佛(如上) 東方金剛波羅蜜(不動) 南方寶波羅蜜(平等) 西方法波羅蜜(清淨) 北方羯磨波羅蜜(成就) 薩(妙用真如)王(自在)愛(大[5]喜)喜(善哉) 寶(如意)光(威德)幢(滿願)笑(歡喜)法(清淨)利(般若)因(不退)語(性空)業(善巧)護(精進) 牙(猛利)拳(祕密) 嬉(授記)鬘(愛敬) 歌(無畏)舞(神通) 香(無礙)花(妙色) 燈(普照)塗(普清) 鉤(善源)索(等持) 鎖(堅持)鈴(解脫)。
既說諸尊等忿怒自性輪竟。
不空羂索觀音。
次毘俱胝觀音。
次十一面觀音。
次馬頭觀音。
次忿怒鉤觀音。
次如意輪觀音。
次不空觀音。
次一髻羅剎觀音。
今說第二院增益延命法。
東方阿閦如來。
南方寶生如來。
西方無量壽如來。
北方不空成就如來。
東北慈氏菩薩。
東南普賢菩薩。
西南文殊師利菩薩。
西北觀世音菩薩。
次東門南金剛波羅蜜。
東門北多羅菩薩。
南門東大毘盧遮那如來。
南門西寶波羅蜜。
西門南得大勢菩薩。
西門北法波羅蜜。
北門東羯磨波羅蜜。
北門西蓮花部發生菩薩。
今說第三院增益降伏法。
東門延命觀音。
南門千臂千眼觀音。
西門毘瞿知觀音。
北門[A2]烏芻澁摩菩薩。
東北閻鬘德迦。
東南無動尊。
西南降三世。
西北軍荼利。
東門南金剛愛菩薩。
次金剛喜菩薩。
東門北金剛王菩薩。
次金剛薩埵菩薩。
南門東金剛光菩薩。
次金剛寶菩薩。
南門西金剛幢菩薩。
次金剛笑菩薩。
西門南金剛利菩薩。
次金剛法菩薩。
西門北金剛因菩薩。
次金剛語菩薩。
北門東金剛牙菩薩。
次金剛拳菩薩。
北門西金剛護菩薩。
次金剛業菩薩。
今說第四院敬愛增益法。
東門瞿婆伽。
南門善財童子。
西門摩[5]利支天。
北門佛身。
東北金剛燈菩薩。
東南金剛塗[8]香菩薩。
西南金剛香菩薩。
西北金剛花菩薩。
[10]南門南被葉衣觀音。
次抱鈴裨那夜迦。
次阿詣羅仙。
東門北白身觀音。
次抱刀尾曩野迦。
次阿私陀仙。
南門東上觀音。
次傘蓋尾曩野迦。
次毘哩瞿仙。
南門西正觀音。
次抱鉤裨那夜迦。
次瞿曇仙。
西門南光明觀音。
次花鬘尾曩野迦。
次遊孔仙。
西門北白處觀音。
次把索裨那夜迦。
次成就仙。
北門東請觀音。
次抱弓箭尾曩野迦。
次婆藪仙人。
北門西大聖觀音。
次抱鎖裨那夜迦。
次阿底麗仙人。
今說第五院鉤召被甲法。
東門金剛鈴菩薩。
南門金剛鉤菩薩。
西門金剛索菩薩。
北門金剛鎖菩薩。
東北多羅使者。
東南蓮花部使者。
西南軍荼利使者。
西北如意輪使者。
東門南婆羅門身。
次摩睺羅伽身。
次聲聞身。
次比丘尼身。
東門比丘身。
次緊那羅王身。
次毘沙門身。
次宰官身。
南門東優婆塞身。
次非人身。
次童目天女。
次小王身。
南門西優婆夷身。
次龍身。
次大自在天身。
次婦女身。
西門南天身。
次夜叉身。
次辟支佛身。
次童女身。
西門北人身。
次乾闥婆身。
次執金剛身。
次童男身。
北門東天大將軍身。
次迦樓羅身。
次大梵王身。
次長者身。
北門西自在天身。
次阿修羅身。
次帝釋身。
次居士身。
以上三十三身安住月輪中大蓮華葉座。
𮑱陀落海會諸尊[2]住略出威儀形色
校注
[0129001] 【原】享保年間刊豐出大學藏本,【甲】高山寺藏覺成傳領本 [0129002] 㞧【大】,會【甲】 [0129003] 故【大】,故有【甲】 [0129004] 遷【大】,變【考偽-原】 [0130001] 為【大】,四佛為【考偽-原】 [0130002] 慧【大】,慧定【甲】 [0130003] 則【大】,則女惠則男【甲】 [0130004] 已下皆同【大】,〔-〕【甲】 [0130005] 喜【大】,悲【甲】 [0132001] 染【大】*,深【甲】* [0132002] 真【大】,德【甲】 [0133001] 冠【大】,中【甲】 [0133002] 原本冠註曰此下若有脫句乎經軌說二臂四臂而今上件標六臂說八臂持物 [0133003] 剛【大】,輪【甲】 [0133004] 大【大】,火【甲】 [0134001] 即【大】,印【考偽-原】 [0134002] 月【大】,日【甲】 [0134003] 劍【大】,鉤【甲】 [0134004] 中【大】,印【甲】 [0134005] 利【大】,梨【甲】 [0134006] 慧【大】,定【甲】 [0134007] 明【大】,爐【甲】 [0134008] 香【大】,〔-〕【甲】 [0134009] 器【大】,爐【甲】 [0134010] 南【大】,東【甲】 [0135001] 色【大】,印【甲】 [0135002] 日【大】,〔-〕【甲】 [0135003] 輪【大】,輪光【甲】 [0135004] 定【大】,身相赤肉色定【甲】 [0136001] 大【大】*,火【甲】* [0136002] 麞【大】,身相赤肉色麞【甲】 [0136003] 人【大】,女【甲】 [0136004] 身【大】,飾【甲】 [0136005] 及【大】,〔-〕【甲】 [0136006] 衣【大】,衣服【甲】 [0137001] 福田【大】,百福【甲】 [0137002] 髮髻焰鬘冠【大】,〔-〕【甲】 [0137003] 衣【大】,身【甲】 [0137004] 地【大】,池【考偽-原】 [0137005] 西【大】,南方赤蓮花西【甲】 [0138001] 金【大】,銀【甲】 [0138002] 住【大】,方位【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067 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5-0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