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23]方方廣大乘經說。一切眾生身中。皆有佛性。具如來藏。一切眾生無非無上菩提法器。若欲成就如此法者。應當[24]須具如是四緣。一者親近[25]真善知識。[26]真善知識者。即[27]是灌頂阿闍[28]梨。二者聽聞正法。[29]聽聞正法者。即妙法蓮華經王。三者如理作意。如理作意者。[30]即[31]為瑜伽觀智。四者法隨法行。[32]法隨法行者。謂修奢摩他毘鉢舍那。則堪任證無上菩提。
若修持妙法蓮華經若男若女。則須依修真言。行密行菩薩[33]之道。應當先入大悲胎藏大曼[34]荼羅。并見護摩道場。滅除身中業障。得阿闍梨與其灌頂。即從師受念誦儀軌。三昧耶護身結界迎請供養。乃至觀於已身。等同普賢大菩薩身。若不具如是增上緣者。所有讀誦脩習如此經王。[1]無由速疾證成三昧。一一印契儀軌真言。應當於灌頂阿闍梨處。躬親稟受。[2]若不從師稟受決擇。而專擅作者。是則名為越三昧耶。[3]受及[4]授者。俱獲重罪。既得具法。即應簡擇念誦修行處所。或於伽藍。或山林樹下江河洲渚。或自己舍宅。與法相應福德之地。掘深二肘廣四肘量。或六肘八肘乃至十二肘量。稱其處[5]所作曼茶羅。穿[6]其地中。若有瓦礫灰骨蟲炭及諸穢物。即不堪用。更擇勝處穿訖却填。土若有餘是吉祥相。如[7]其欠陷。取河兩岸土填之。若其本淨最為殊勝。或在樓閣或[8]盤石上船上。[9]佛殿中則不應簡擇。[10]但[11]建四肘曼茶羅。乃至十二肘量如前所說。若廣十二肘高卑可十二指量。於東北隅稍令[12]墊下。是大吉祥。速疾成就。壇既成已。於其中央穿一小坑。[13]安置五[14]種寶(金銀[15]真珠瑟瑟[16]頗梨)五藥(娑[17]賀者羅 [18]婆賀禰嚩 建吒迦[19]梨 擬哩羯囉 拏(二合)勿哩(二合)賀底若無此藥[20]即以[21]大唐所出靈藥如赤箭人參伏苓石[22]上[23]菖蒲天門冬等代之)五香(沈[24]香丁香鬱[25]金[26]香龍腦[27]香等)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豆白芥子等)如是[28]五寶香藥等。各取少許。以小瓶子盛。或小瓷[29]合盛之一處。以地天真言加持一百八遍。真言曰。
曩莫三[30](去)滿多沒馱(引)南(引)畢哩(二合)[31]體微曳[32](二合)娑嚩(二合[33]引)[34]訶(引)
唵沒馱每(引)怛哩(二[37]合)嚩日囉(二合)𠸪乞叉(二合)憾
又以無能勝[38]明王真言加持一百八遍。真言曰。
[39]曩莫[40]三滿多沒馱(引)南(引)唵戶盧戶[41]盧戰[42]拏理[43]摩[44]等霓(妍以[45]反)娑嚩(二合)[46]訶
既加持已。安置壇中[47]坑內。填築令平。以隨時香華飲食并二閼伽。以用供養。其[48]修行者面向東方長跪。以右手按於置香藥處。誦告地天偈三遍或七遍偈曰。
然後取淨土及犢子瞿摩夷未墮地者。與[50]細沙相和為[51]泥。以[52]塗其壇。待乾已後。又取瞿摩夷和於香水。[53]更遍塗拭。即擣蓮子草揩磨其壇[54]上。正塗[55]拭揩磨之時誦塗地真言。[56]無限遍數。[57]塗了即止真言曰。
曩莫[58]三滿多沒[59]馱南(引[60]一)阿鉢囉(二合)底(丁以反[61]下同[62]二)三[63]迷誐誐那三迷[64](三)三麼[65]多奴[66]蘗帝[67](四)鉢囉(二合)吃㗚(二合)底[68]微戍[69]睇[70](五)達磨[71]馱諸[72]微[73]戍達[74]儞(二合)娑嚩(二[75]合)訶(引)
既塗壇已。如彼壇量。分其聖位各點為記。然後[76]用五色線[77]縒合為繩。於[78]磨白壇香泥汁中。浸[79]漬[80]一宿然後[81]拼壇。[82]其壇三重。當中[83]內院畫八葉蓮華。於華胎上置窣覩波塔。[84]於其塔中。畫釋迦牟尼如來多寶如來同座而坐。塔門西開。於蓮華[85]八葉上。從東北隅為首。右旋布列安置八大菩薩。初彌勒[86]菩薩。次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妙音菩薩。常精進菩薩。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於[87]此[88]院四隅角內。初東北隅。置摩訶迦葉。次東南須菩提。西南舍利弗。西北大目揵連。次於第二[89]重院。於其東門。置金剛鎖菩薩。南門置金剛鈴菩薩。當塔前[90]門。金剛鉤菩薩。北門金剛索菩薩。於東門北。置得大[91]勢菩薩。門南置寶手菩薩。次[92]於南門東。置寶幢菩薩。門西置星宿王菩薩。次於西門南。置寶月菩薩。門北置滿月菩薩。次於北門西。置勇施菩薩。門東置一切義成就菩薩。又於東北隅角內。置供養華菩薩。東南隅供養燈菩薩。西南隅[93]置[94]供養塗香菩薩。西北[95]隅供養燒香菩薩。次於第三重院東門。置持國天王。南門置毘樓勒叉天王。西門置毘樓博叉天王。北門置毘沙門天王。於東方門北。置大梵天王。門南置天帝釋。次於南方門東。置大自在天。門西置難陀龍王。次於西方門南。置妙法緊那羅王。門北置樂音乾闥婆王。次於北方門西。置羅睺阿脩羅王。門東置如意迦樓羅王。於東北方[1]置聖烏芻沙摩金剛。東南方置聖軍吒利金剛。西南方置聖不動尊金剛。西北方置聖降三世金剛。於壇四面畫飲食界道。又畫四門。於其壇上張設天蓋。四面懸旛二十四口。又於四角各豎幢旛。安四賢瓶底不黑者。滿盛香水。於瓶口內雜插種種時花枝條。於壇四門兩邊。各置二閼伽器。滿盛香水。中著欝金。[2]泛諸時華極令香潔。又於四門置四香[3]鑪。燒五味香。以用供養。又於四隅各置銅燈臺。酥油為明。於四角外[4]各釘佉陀[5]羅木橛。如無此木鑄銅作橛代之亦得。若修行者為求六根清淨。滿足六千功德。成就法華三昧。現世入初地。決定求證無上菩提者。應一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或三箇月。應依儀軌隨其力分。於壇四面。皆置色香美味。種種食飲乳粥酪飯甜脆果子。及諸漿等塗香[6]粖香時華燒香燈燭。所供養物。應以新淨金銀器銅器。及好瓷器。無破缺漏未曾用者。以盛[7]食飲。復用燒香熏其食[8]器。即用聖不動尊真言。加持三遍或七遍。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嚩日囉(二合)[9]喃戰拏摩[10]訶[11]嚕灑[12]拏[13]薩頗(二合)吒耶吽(引)怛囉(二合)吒憾(引)[14]𤚥(引)
既加持已。然後供養。於壇西面應置[15]卑脚床子。可去地半寸已來。以淨茅薦用敷其上。
是修行者每日四時澡浴四時換衣。如其不及時別澡浴者。即誦清淨真言加持衣服。此即名為勝義澡浴。[16]誦三遍或七遍。[17]真言曰。
唵娑嚩(二合)[18]婆嚩[19]術(輸律反)[20]馱薩嚩達[21]摩娑嚩(二合)婆嚩[22]術[23]度[24]撼
加持已訖。即入道場。瞻仰尊容如對真佛。虔恭稽首至心運想。[25]想禮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既禮拜已右膝著地。合掌當心閉目專意。誦普賢行願一遍。一心遍緣諸佛菩薩。應定心思惟普賢行願一一句義。發大歡喜難遭之想。即[26]跏趺坐結定印。誦如來壽量品。或但思惟品中妙義。深信如來常住在世。與無量菩薩緣覺聲聞以為眷屬。處靈鷲山常說妙法。深信不疑。
次當即誦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真言七遍。作是念言。願一切有情皆獲如來無量壽命。發是願已[27]即誦真言曰。
曩謨(引)阿跛哩弭[28]多(引)欲枳[29]孃(二合)曩尾𩕳室者(二合)也[30]囉[31]逝捺囉(二合)也怛他(引)蘗多(引)也[32]唵薩嚩僧[33](去)[34]薩迦(二合引)囉跛哩[35]輸([36]輸律反)馱達[37]磨帝摩訶(引)曩也跛哩嚩(引)[38]𭈖(引)娑嚩(二合)[39]訶
若修行者每日六時。[40]時別誦此真言七遍。能延壽命能滅[41]夭壽決定惡業。獲得身心輕安。離諸昏沈及以懈怠。受持此妙法蓮華經速得成就。即用塗香(其塗香[42]右上水磨白檀龍腦如泥即是)遍塗二手。乃至臂肘。
然後應結一切如來三昧耶印。二手合掌二大指並偃豎。即成。以大指頭拄於心上。入勝義諦實相觀門。所謂毘盧遮那如來心真言種子[43]阿字。[44]相在己身心蓮華中。其色潔白猶如珂雪。瑩徹光明。漸漸引舒遍一肘量。即思此字真實義門。阿字者謂一切法本不生故。一切佛法自性本源。清淨法界之所流出一切言教。皆以此字而為根本。決定專注離於散動。住是觀已即移其印而觸於額。誦真言一遍。次觸右肩左肩心及於喉。皆誦一遍。運動手印誦真言時。專注一緣如前觀想。加持已訖頂戴於印。然後解散。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45]馱[46]南[47]阿三迷[48]怛哩(二合)三迷三摩[49]曳娑嚩(二合)訶(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則見一切如來地。超三[50]界[51]道圓滿地波羅蜜。
次應結法界生印。二手各作金剛拳。舒二頭指側相拄即成安印於頂。於其印中想法界種子。囕字。其色皓白遍流光明。普照一切有情界。能破一切有情虛妄煩惱。當觀自身及諸有情同一法界無二無別。作是觀已。即誦真言三遍或七遍。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達摩馱都娑嚩(二合)[1]婆嚩句(引)[2]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則證得無邊清淨法界。
次結金剛薩埵轉法輪印。二手相背右押於左。左右八指互相鉤。苾左大指入於右掌。屈右大指以頭相拄。以印安於心上。又想自心月輪中有吽字。白色清潔。即轉此字為轉法輪大菩薩身。觀智成已即誦真言曰。
曩莫三(去)滿多嚩日囉(二合)[3]喃嚩日囉(二合)怛[4]麼句(引)撼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觀行力故。即能於一切有情界轉大法輪。
次結金剛甲冑印。二手虛心合掌。二頭指各屈。拄中指背上節。二大拇指並竪。押中指中節文。即以印觸額。誦真言一遍。次右肩左肩心及喉上。各加持一遍。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嚩日囉(二合)[5]喃嚩日囉(二合)[6]𠻲嚩左吽(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即是[7]披大誓莊嚴金剛甲冑。光明赫奕。一切天魔及諸作障者不[8]敢凌逼。正結印之時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沈[9]淪生死苦海。我皆[10]拔濟令一一有情與我無異次結一切如來大慈印。二手外相叉。二大指二小指各以頭相拄。覆於心上。結印成已。即入一相平等法無我觀。起大慈心遍緣一切有情界。願一一有情皆悉獲得慈心三昧。作是觀已誦真言曰。
曩莫薩嚩怛他(引)蘗帝[11]瓢(毘庾反)曳[12]底瑟綻(二合)[13]底娜捨儞[14]勢唵麼抳嚩日㘑(二[15]合)[16]紇哩(二合)娜也嚩日㘑(二[17]合)[18]摩囉賽[19](先代反)[20]儞也(二合)尾捺囉(二合)跛[21]寧賀曩[22]賀曩嚩日囉(二合)蘗[23]陛怛囉[24](二合)娑也怛囉(二合)[25]娑[26]也薩嚩[27]磨(引)[28]囉[29]婆嚩曩(引)[30]儞吽吽散馱囉散馱[31]囉沒馱[32](引)昧底哩(二[33]合)薩嚩怛他([34]引)蘗[35]多嚩日囉(二合)羯臘跛(二[36]合)地瑟恥(二合)帝娑嚩(二合引)訶([37]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入無緣慈觀。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風輪際。猶如金剛。無量天魔不[38]得傾動。悉[39]皆退散。其修行者若作此法。其道場地即是金剛堅固之城。一切障者不敢觸惱。心所求願速得圓滿。
次結方隅界印。二手合掌。屈二頭指二無名指。以甲相[40]背。並竪二大指。押[41]二頭指。[42]坼開二小指即成。以印右旋三匝。即成結界。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43]馱[44]南[45]黎盧布哩尾[46]俱哩尾俱黎娑嚩(二合引)[47]訶
次以聖不動尊印真言。辟除一切諸惡魔障。右手直豎。頭指中指相並。無名小指屈入掌中。以大指捻無名小指甲上。左手亦然。以左手當心為鞘。右手為劍置其鞘中。[48]誦真言然後如抽劍勢。以印左旋辟除障難。以印右旋隨意遠近結為其界。結印之時。應觀自身即是此尊。左持金剛羂索。右執金剛智釰。威德光明遍照法界。作是觀已即誦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嚩日囉(二合)[49]喃戰拏摩訶[50]嚕灑[51]拏薩頗(二合)吒耶吽(引)怛囉(二合)[52]吒撼[53](引)𤚥(引)
由結此印及[54]住觀行誦真言故。能護菩提心。能斷諸見。若修行者常持此真言。乃至菩提。更不為諸魔得便。速成正覺。
次應結寶山印誦寶山真言。二手內相叉。極令深[55]䋈二肘相著開腕即是。真言曰。
唵阿者攞[56]吽
由結[57]此印誦真言加持力故。即此寶山。於其壇中轉成鷲峯山。於山峯上。即當一心專注。觀想釋迦牟尼如來宣說妙法蓮華經處。[58]頗黎為地。種種妙華遍布其上。寶樹行列開敷寶華。諸枝條上垂妙天衣。微風[59]搖擊出微妙音。其聲諧韻猶如天樂。妙香普熏三千世界。又於中想多寶世尊舍利寶塔。種種莊嚴。釋迦牟尼如來及多寶佛。於[60]其塔中同座而坐。無量菩薩聲聞緣覺天龍八部聖賢眾會。圍遶聽法周圍八方。釋迦牟尼如來諸分身佛。於寶樹下各各坐於眾寶莊嚴師子之座。乃至無量微塵數佛。多寶塔前賢瓶閼伽八功德水悉皆盈滿。妙寶香爐燒無價香。摩尼寶王以為燈燭。菩提妙華普散諸佛及諸大眾。天諸美饍芬馥香潔。塗香粖香珠鬘瓔珞供養雲海。諸波羅蜜供養菩薩。歌讚如來真實功德。自見己身於中供[1]獻。於其八方。諸分身佛一一佛前。悉皆如是奉獻供養。又想自[2]身在釋迦牟尼如來前。聽聞宣說妙法蓮華大乘勝義。作是觀已即誦此偈曰。
誦此偈三遍或七遍。即誦大虛空藏普供養真言曰。
由誦此偈及此真言。於一切如來并大會眾。皆獲真實廣大供養。
次應[5]觀三重曼荼羅會眾。初中央佛并八大菩薩及四大聲聞僧。第二院諸菩薩無量無數。第三院諸天八部并四大威德菩薩。各於四隅。并無量忿怒眷屬。令一切諸魔退散無得侵擾。
然後結纔發意轉法輪菩薩印。二手各作金剛拳。二頭指二小指互相鉤。即成。以印按於壇上。誦真言五遍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斫羯囉(二合)吽𠺁吽(引)鑁[6]斛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其壇中諸佛菩薩及諸聖眾。量同虛空[7]遍周法界成報土佛剎。一切有情。冥然身心通同一相。[8]影現於此勝妙剎中。
則次應入真如法性道場觀行。而誦此偈思惟偈中真實勝義。乃至心與真如體性相應為限偈曰。
次結奉請一切如來并諸聖眾印。二手內相叉合為拳。舒右手頭指。屈其上節如鉤。即成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9]噁(引)薩嚩怛囉(二合)鉢囉(二合)底賀多怛[10]他蘗[11]當俱舍[12]冒地[13]左哩耶(二合)跛哩布(引)囉迦娑嚩(二合引)訶(引)
由結此契及誦真言。諸佛菩薩并其眷屬。無不來集。行者了了分明見在鷲峯山頂空中而住。即取右邊閼伽器。二手捧持當額奉獻。想浴諸佛菩薩及諸聖眾足(其閼伽器或金銀熟銅馬[14]瑙商佉。如是之器悉皆應法隨取一類。皆滿盛水淨妙香潔。上泛時華。并著少許鬱金。初奉請時取右邊者。奉送時用左邊者)即於爾時虔恭殷重啟告諸佛求心中所願[15]願速成就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誐誐曩[16]娑麼娑莫娑嚩訶
由獻[17]閼伽香水供養故。令修行者三業清淨。洗除一切煩惱罪垢。
次應結獻華座印。二手左右大小指各頭相拄。餘六指如欲敷蓮[18]華形即成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19]噁(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力故。即從此印流出無量寶師子座并蓮華[20]座種種諸座。佛及菩薩一切聖眾。各隨所宜。悉皆獲得殊勝之座。
次結普通印二手內相叉為拳。諸指節令稍起。即誦藥王菩薩[21]等諸真言曰。
怛儞也(二合)[22]他[23]安[24]禰滿[25]禰麼[26]寧(一)麼麼[27]寧[28](二)唧帝[29](三)左哩帝[30](四)捨迷[31](五)捨弭跢(引)[32]尾([33]六)扇([34]七)帝([35]八)穆訖帝(二[36]合)穆訖多(二合)多([37]上)迷([38]九)娑迷([39]十)阿(上)尾灑迷([40]十一)娑(上)麼[41]娑迷([42]十二)[43]惹曳([44]十三)乞灑(二合)曳[45](十四)惡乞灑(二合)曳([46]十五)惡乞史(二合引)抳([47]十六)扇(引)帝([48]十七)[49]扇[50]帝捨弭[51](十八)馱(引)囉抳([52]十九)阿([53]引)[54]盧迦(引)婆(引)[55]細鉢羅(二合)底也(二合)吠[56](微閉[57]反)乞灑(二合)抳([58]二十)[59]尾尾嚕([60]二十一)[61]𩕳尾瑟𪘨[62]阿便怛[63]羅𩕳尾瑟[64]𪘨(二十二)[65]阿典多[66]跛哩[67]舜(入音)第(引[68]二十三)[69]塢俱黎([70]二十四)穆俱黎(二十[71]五)阿囉嬭([1]二十六)跛囉嬭([2]二十七)[3]輸迦(引)乞史([4]二十八)[5]阿娑麼娑迷([6]二十九)[7]沒馱尾[8]慮枳帝([9]三十)達[10]磨跛[11]哩乞史(二合)帝([12]三十一)[13]僧[14]伽涅(寧逸反)[15]具灑抳([16]三十二)[17]婆夜婆野尾[18]戍陀寧(引[19]三十三)滿怛㘑(二合)滿怛囉([20]二合)乞灑(二合)[21]夜帝([22]三十四)嚕[23]帝嚕多[24]矯[25]捨隷(三十五)惡乞灑(二合[26]三十[27]六)惡乞灑(二合)[28]野[29]嚩曩跢(引)[30]野嚩[31]路阿麼[32]儞也(二合)曩跢(引)野[33](三十[34]七)[35]娑嚩(二合引)訶([36]去)
勇施菩薩陀羅尼曰。
怛儞也(二[37]合)他[38](引)入嚩(二合)[39]隷(二)摩賀(引)入嚩(二合)隷(三)[40]屋計(引四)[41]穆[42]計[43]阿[44]嬭阿拏(引)嚩底(丁以[45]反)[46]怛㗚(二合)[7a][7b]知曳(二合)怛㗚(二合)知夜(二合)嚩[48]底壹置[49]寧尾置[50]寧[51]唧置[52]寧怛㗚(二合)置[53]寧怛㗚(二合)吒(引)嚩底娑嚩(二合引)[54]訶
毘沙門陀羅尼曰。
怛儞也(二合)[55]他[56]阿[57]𪘨捺[58]𪘨[59]弩捺[60]𪘨阿曩(引)[61]怒[62]曩膩矩曩膩娑嚩[63](二合引)訶[64](引)
曩國天王陀羅尼曰。
怛儞也(二合)他[65](引)阿誐抳誐[66]抳矯(魚[67]喬反引)[68]哩彥[69]陀(引)[70]哩贊拏[71]哩麼[72](引)鐙倪([73]研以[74]反)[75]比羯斯[76](五)[77]僧矩黎[78]物嚕(二合)[79]沙理娑嚩([80]六引)訶(引)
十羅剎女陀羅尼曰。
怛儞也(二合)[81]他([82]引)壹底銘壹底銘壹底銘壹底銘壹[83]底[84]銘𩕳銘𩕳銘𩕳銘𩕳銘𩕳[85]銘嚕係嚕係嚕係嚕係嚕[86]係[87]薩跢(二合[88]下同)係薩跢(二合)係薩跢(二合)係薩跢(二合)[89]係薩跢(二合)係娑嚩(二合引)[90]賀(引)
由誦如上諸真言故。於持經者作大加持。諸惡鬼神悉皆遠離不敢[91]附近。行住坐臥乃至夢中亦不敢觸惱。一切時中皆得安樂。應作是思惟。於此妙法蓮華經王。起殷重[92]心難遭之想。
復作念言。我從無始生死。輪迴六趣。皆由虛妄顛倒分別。不得早遇如是教王菩薩道法。今既得聞得見受持讀誦。皆是諸佛菩薩慈悲愍念。令我值遇如此妙法[93]經王。如是深恩將何以報。設使三千世界滿中。勝妙一切珍寶并及飲食香華。幡蓋國城妻子如微塵數。乃至身命亦復如是。悉皆捨施。供養如來及此妙法蓮華大乘[94]寶法。雖經多劫。亦未能報一偈之[95]恩。深[96]生慚愧。
復作念言。如我所聞。遍照如來為諸菩薩。宣說真言祕密[97]法之供養。於諸世間諸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為勝。今我[98]為報諸佛深恩。依真言行菩薩方便儀軌。用普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及大菩薩。作是念已。
即結塗香印。先舒右手竪掌向外。以左手握右手腕。作塗香勢即成。真言曰。
[99]曩莫三滿多沒馱[0]南尾[1]戍馱[2]獻[3]度納婆(二合)[4]嚩(引)野娑嚩(二合)訶([5]引)
當運手印誦真言時。想從印[6]及真言不思議加持願力法中。流出無量無邊塗香雲海。遍塗諸佛菩薩一切聖眾淨妙[7]色身及其剎土。由作此法。獲得現[8]當來世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無漏蘊法身之香。若[9]或違犯聲聞乘中律儀戒品。或違犯菩薩道中清淨律儀。纔結此印誦真言一遍。一切戒品[10]悉皆清淨如故。不墮惡趣疾證三昧。
次結華供養印。二手內相叉。二頭指[11]相拄令圓。二大指各捻頭指根下。餘六指[12]入於掌中。令如華形即是。真言曰。
莫持三滿[1]多沒馱[2]南摩[3]訶[4]每怛[5]哩[6]野(二合)毘庾(二合)娜蘖(二合)[7]諦娑嚩(二合引)訶([8]引)
正結印誦真言時。運想諦觀。於印真言不思議願力加持法中。流出無量無邊天妙華雲海。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及[9]諸聖眾。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能[10]令開敷自[11]心蓮華。[12]六根清淨。獲得相好端嚴人所樂見。於一切煩惱及隨煩惱。不被染污身心寂靜。
次結燒香供養印。二手中指已下三指。竪相背。二頭指側[13]相拄。二大指各捻頭指根下。即成。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14]南達磨馱怛嚩(二合)[15]耨蘖諦娑嚩(二合)訶[16](引)
正結此印誦真言時。運心觀想。從印真言不思議願力加持法中。流出無量無邊燒香[17]雲海。普熏一切佛及菩薩并諸聖眾。由結此印并誦真言。獲得般若波羅蜜。能斷一切惡見并諸結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次結飲食供養印。二手虛心合掌。開掌猶如器形即是真言曰。
[18]曩莫[19]三滿多沒馱南阿囉[20]囉迦囉[21]囉[22]摩[23]隣[24]娜[25]泥摩[26]訶麼理娑嚩(二合引)訶([27]引)
正結此印誦真言時。至誠運想。從印真言不思議願力加持法中。流出無量無邊天妙香潔飲食雲海。於一一佛菩薩諸聖眾前。以七寶器盛羅列奉獻。由結此印及誦真言運心供養。獲得法喜食禪悅食解脫勝味食。
次結供養燈明印。右手為拳。直竪中指即成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怛[28]他蘖[29]多[30]旨薩頗(二合)囉[31]儜嚩婆([32]去)娑[33]曩誐誐[34]猱[35]娜哩也(二合)[36]娑嚩(二合引)訶([37]引)
正結此印誦真言時。運心諦想。諸佛菩薩從印真言不思議願力加持法中。流出無量無邊如眾寶王及日月光明燈燭雲海。照[38]耀諸佛及諸菩薩一切大會。由結此印及誦真言。獲得三種意生[39]之身。能滅無明住地煩惱。
是修行者作是供養已。
次則入實相三摩地。觀一切法如幻因緣和合生故。知一切有情無所得以為方便。觀一切法如陽焰。上至淨妙佛剎。下至雜染世界。亦無所得[40]以為方便。觀一切法如夢。於世間受用。知樂受苦受皆無所得以為方便。觀一切法如影像。知自他身業無所得以為方便。觀一切法如響應。知一切自他語言。上至諸佛下至諸有情類語業。無所得以為方便。觀一切法如光影。於[41]自他心知[42]心心所法不即不離。悉無所得以為方便。即證真如。觀一切法如水月。初地乃至法雲地菩薩。觀心如水。觀清淨菩提心三摩地如月。心之與月無二無別。亦無所得以為方便。即證真如。觀一切法如佛變化。知心心所緣慮。無所得以為方便。則入大空三摩地。真如[43]法界遍周佛界有情界。無間無斷遠離言說。及離能緣所緣。若約真證之門。唯自覺聖智境界所得。
次[44]即應結三摩地印。二手金剛縛仰於[45]加趺上。以二頭指屈中節。相拄甲相背。以二大指。頭相拄於頭指甲上。[46]置於臍下。閉目澄心。誦通達無礙心真言七遍[47]曰。
唵唧[48]多鉢囉(二合)底吠[49](無閉反)鄧迦[50]嚕[51]彌
誦真言已則靜慮專注。尋求自心。今我此心。為青為黃為赤為白。為方為圓為長為短。為是過去為是未來。為復現在。良久推求[52]始知此心了不可得。則能通達空觀。我法二執亦不可得。則能悟入人空智法空智。則於此無所得心。觀於圓明。淨無塵翳如秋滿月。炳現於身仰於心[53]上。[54]此則是本源清淨大圓鏡智。作是觀已[55]則誦菩提心真言七遍真言曰。
誦真言已。當於圓明滿月面上。觀五鈷金剛智杵。漸引遍舒普周法界。以淨光明照[59]燭一切有情界。客塵煩惱自他清淨。平等平等同一體性。作是觀已[60]即誦真言曰。
唵底瑟姹(二合)嚩日囉(二[61]合)
良久諦觀。復漸收斂其金剛杵。[62]大如[63]己身量誦真言曰。
復觀此金剛杵轉成普賢大菩薩身。光明皎潔猶如月殿。戴五佛冠天衣瓔珞。而自莊嚴。[4]身背月輪。白蓮華王以為其座。右手持菩提心五鈷金剛杵。按於心上。[5]右手持般若波羅蜜金剛鈴。用按於胯。一切相好[6]悉令具[7]足。作是觀已復自思惟。一切有情如來藏性。普賢菩薩身遍一切故。我與普賢及諸有情無二無別。審諦觀已誦真言七遍[8]真言曰。
唵三滿多跋捺嚧(二合引)撼
誦真言已。則結普賢菩薩三昧耶印。二手外相叉合為拳。合竪二中指即成。以印印心誦一遍。次安於額次及喉頂各誦一遍真言曰。
次應結五佛冠[12]印。二手金剛縛。竪二中指屈上節。以頭相拄。二頭指各捻中指上節。以印置於頂上。誦真言一遍。次安額上髮際誦一遍。次移頂右頂後頂左。各誦一遍真言曰。
唵薩嚩怛[13]他蘖多[14](引)囉怛曩(二合引)鼻[15]曬迦[16]噁(引)
次結寶鬘印。二手各作金剛拳。額上互相縈遶。如繫鬘勢。即分拳於腦後。亦如繫帶。其二手各從小指徐徐散下。旋拳如舞。當繫之時隨誦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17]麼[18]羅鼻[19]詵[20]者滿𤚥(引)[21]鑁
次結金剛甲冑印。二手金剛拳正當於心。各舒頭指互相縈遶。口稱唵砧二字真言。次移背上亦相縈遶。却至[22]當臍次右膝左膝次臍次腰[23]後次心右肩左肩喉及項後。皆相縈遶。次至額上及以腦後。皆如繫鬘帶勢。二手兩邊徐徐散下。便拍掌三遍。名歡悅一切聖[24]眾。[25]而誦真[26]言三遍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覩使也(二合)斛([27]引)
修行者既成普賢菩薩大印身已。又結普賢菩薩三摩地印。應修普賢行願。入文殊師利菩薩般若波羅蜜三解脫門。所謂入空三摩地。運心遍周法界。豁然無有一法可得。於須臾頃澄心靜慮。住此觀門。由[28]入此三摩地滅除一切見。為除空執則入無相三摩地。於須臾頃住此觀門。由入此三摩地滅於空相。則入無願三摩地。於真如智本無願求。須臾之間住此觀已。則於自身中當心臆間。觀其圓明可一肘量。猶如秋月光明澄淨。[29]印在心中。則誦普賢菩薩陀羅尼[30]真言曰。
怛儞也(二合)他([31]引)[32]阿(上)難(上)嬭[33](一引)[34]難拏跛[35]底(二)難[36]拏[A1]韈[37]怛𩕳(三)難拏[38]俱舍理(四)難拏[39]蘇馱(引)哩([40]五)蘇馱哩蘇馱[41]囉[42]跛底([43]六)[44]沒馱跛[45]捨寧(七)[46]薩嚩馱(引)囉抳([47]八)阿([48]引)[A2]韈[49]怛𩕳[50]阿[A3]韈[51]怛𩕳([52]九)僧(去[53]聲[54]呼)伽(去[55]呼)跛[56]哩乞[57]叉(二合)帝([58]十)僧[59](上同)[60]伽涅(寧逸反)具(引)灑[61]抳(十一)[62]達[63]麼跛哩(引)乞叉(二合)帝([64]十二)[65]婀(上)僧(上)契[66](十三)阿僧(去)伽(去引)跛誐帝(十[67]四)底哩(二合)遏跢吠(二合[68]十五)僧(去)伽(去)咄里[69]也(二合)鉢囉(二合)沒(轉舌呼之)帝([70]十六)薩嚩僧(去)伽(去[71]十七)三(去)麼(鼻音引)底訖𭌽(二合引)帝([72]十八)薩嚩達麼([73]十九)素跛哩乞史(二合)帝([74]二十)薩嚩薩怛嚩(二合)嚕[75]多矯捨[76]理也(二合引)弩[77]蘗帝[78](二十一)僧([79]胥孕反)訶(上)尾訖哩(二合)[80]膩帝[81](二十二)[82]阿弩[83]韈帝(二合[84]二十三)[A4]韈底𩕳[85](二十四)[A5]韈多(引)[86]理娑嚩(二合)[87]訶
即以此陀羅尼文字。右旋布列於心月輪面上。觀一一字皆如金色。一一字中流出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一切世界。良久用心。心不散動則於一一字。思惟實相義門。又一一字中皆有阿字義門。詮一切法本不生不滅不有不無不即不異不增不減非淨非不淨。若能悟此實相[88]緣生法門。則能證得無量無邊三摩地。無量無[89]邊般若波羅蜜。
次應專注觀。於舌端有八葉蓮華。華上有佛。結加趺坐猶如在定。想妙法蓮華經一一文字。從佛口出皆作金色。具有光明遍列虛空。想一一[90]字[91]皆變為佛身。[92]遍滿虛空圍遶持經者。其持經者隨其力分。或誦一品或全[1]一部。不緩不急。作是觀時漸覺身心輕安調暢。若能久長作是觀行。則於定中。了了得見一切如來說甚深法。聞已思惟。
則入法身真如觀。一緣一相平等猶如虛空。若能專注無間修習。現生則入初地。頓集一大阿僧祇劫福智資糧。由眾多如來所加持故。乃至十地等覺妙覺具薩婆[2]若。自他平等。與一切如來法身共同。常以無緣大悲。利樂無邊有情。作大佛[3]事。若念誦觀智已[4]畢則結普賢菩薩三昧耶印。誦真言七遍或三遍。則次結五種供養印。各誦真言三遍。供養諸佛聖眾。則取左邊閼伽。捧當額奉獻。祈心中所求廣大成佛之願。
次結聖不動尊印。左轉解界。則入無緣大悲。自他平等喻若虛空。則入法身觀。無形無色於名於義無所戲論。
則結三[5]昧耶印。置於頂上誦真言一遍。奉送[6]聖會。雖約真言[7]門儀軌奉送。常恒思惟。一切聖眾同一法界。無來無去願力成就當在靈鷲山中。則起遍禮一切諸佛菩薩。右膝著地誦普賢行願一遍。則起旋遶窣堵波。或經行。於四威儀心住阿字觀門。入勝義實相般若波羅蜜門。念念遍緣一切有情。三界六趣四生。願獲得妙法蓮華經王。於聞思[8]惟修習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校注
[0594001] 【原】麗本,【甲】三十帖策子第十八帖,【乙】黃檗版淨嚴等加筆本,此經宋元二本缺 [0594002] 一卷【大】,〔-〕【明】【甲】 [0594003] (開府…門)四十一字【大】,唐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明】,中京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甲】 [0594004] 典【大】,經【甲】 [0594005] 初【大】,諸【明】 [0594006] 咸【大】,皆【甲】 [0594007] 莂【大】*,別【明】【甲】【乙】* [0594008] 咸【大】,成【明】 [0594009] 示【大】,於【甲】 [0594010] 偏黨【大】,漏儻【明】 [0594011] 淨【大】,諍【甲】 [0594012] 涌【大】*,踊【甲】* [0594013] 之【大】,妙【明】【甲】【乙】 [0594014] 是【大】,此【甲】 [0594015] 佛道【大】,菩提【甲】 [0594016] (歸命最…惜)二十八字【大】∞(歸命藥…身)百六十八字【明】,〔歸命…惜〕二十八字-【甲】【乙】 [0594017] (歸命藥…身)百六十八字【大】∞(歸命最…惜)二十八字【明】,(歸命藥…定)八十四字【大】∞(歸命陀…故)二十八字【明】【乙】 [0594018] 聞【大】,蒙【甲】 [0594019] 本【大】,法【明】【甲】【乙】 [0594020] 災【大】,障【明】【乙】 [0594021] (歸命陀…故)二十八字【大】∞(歸命藥…定)八十四字【明】【乙】 [0594022] 身【大】,身歸命最後囑累品如來付囑諸菩薩當於未來末法時流通宣說無悋惜【甲】【乙】 [0594023] 方【大】,來【甲】 [0594024] 須【大】,先【甲】 [0594025] 真【大】,〔-〕【甲】 [0594026] 真善知識者【大】,〔-〕【甲】 [0594027] 是【大】,〔-〕【明】 [0594028] 梨【大】*,黎【明】【甲】* [0594029] 聽聞【大】,〔-〕【甲】 [0594030] 即【大】,即是【甲】 [0594031] 為【大】,是【甲】 [0594032] 法【大】,〔-〕【明】 [0594033] 之【大】,〔-〕【甲】 [0594034] 荼【大】*,茶【明】* [0595001] 無由【大】,難得【甲】 [0595002] 若不從師稟受【大】,〔-〕【甲】 [0595003] 受【大】,傳【甲】 [0595004] 授【大】,受【甲】 [0595005] 所【大】,所大小【明】 [0595006] 其【大】,掘【甲】 [0595007] 其【大】*,〔-〕【甲】* [0595008] 盤【大】,磐【明】【乙】 [0595009] 佛殿中【大】,〔-〕【明】 [0595010] 但【大】,〔-〕【明】 [0595011] 建【大】,建立【乙】 [0595012] 墊【大】,蟄【明】 [0595013] 安【大】,〔-〕【甲】 [0595014] 種【大】,〔-〕【明】【乙】 [0595015] 真【大】,珍【明】 [0595016] 頗梨【大】,玻瓈【明】【乙】 [0595017] (賀者…囉)十五字【大】,伽迦黎者羅擬哩娑賀羯囉禰嚩建吒【明】【乙】 [0595018] 婆【大】,娑【甲】 [0595019] 梨【大】,黎【甲】 [0595020] 即【大】,〔-〕【甲】 [0595021] 大唐【大】,此方【明】【乙】 [0595022] 上【大】,〔-〕【明】【甲】【乙】 [0595023] 菖【大】,昌【甲】 [0595024] 香【大】,香檀香【甲】【乙】 [0595025] 金【大】,金檀【明】 [0595026] 香【大】,〔-〕【甲】【乙】 [0595027] 香等【大】,等香【明】【乙】 [0595028] 五【大】,如【甲】 [0595029] 合【大】,合子【明】【乙】 [0595030] 去【大】*,〔-〕【明】* [0595031] 體【大】,體(町以反)【甲】【乙】 [0595032] 二合【大】*,〔-〕【明】【甲】【乙】* [0595033] 引【大】*,〔-〕【明】* [0595034] 訶【大】*,賀【甲】* [0595035] 佛【大】,如來【甲】 [0595036] 慈【大】,慈護【明】【甲】【乙】 [0595037] 合【大】*,合引【甲】【乙】* [0595038] 明王【大】,〔-〕【明】 [0595039] 曩【大】*,娜【甲】* [0595040] 三【大】*,三(去聲)【明】【乙】*,三(去)【甲】 [0595041] 盧【大】,魯【甲】 [0595042] 拏【大】,拏(上引)【甲】【乙】 [0595043] 摩【大】*,麼鼻引【甲】【乙】* [0595044] 等霓【大】,蹬儗【甲】 [0595045] 反【大】下同,切【明】【乙】下同 [0595046] 訶【大】,訶(引)【明】【乙】,賀引【甲】 [0595047] 坑內【大】,〔-〕【明】 [0595048] 修【大】,〔-〕【明】【乙】 [0595049] 行【大】,者【明】 [0595050] 細【大】,〔-〕【明】 [0595051] 泥【大】,埿【甲】 [0595052] 塗【大】,泥【明】【甲】【乙】 [0595053] 更【大】,三兩【甲】【乙】 [0595054] 上【大】,〔-〕【甲】 [0595055] 拭揩磨【大】,〔-〕【明】 [0595056] 無【大】,不【甲】 [0595057] 塗了即止【大】,〔-〕【甲】 [0595058] 三【大】*,三(去)【甲】【乙】* [0595059] 馱【大】*,馱(引)【明】【甲】【乙】* [0595060] 一【大】*,〔-〕【明】【甲】【乙】* [0595061] 下同【大】,〔-〕【甲】 [0595062] 二【大】*,〔-〕【明】【甲】【乙】* [0595063] 迷【大】*,銘【甲】* [0595064] 三【大】,〔-〕【明】【甲】【乙】 [0595065] 多【大】,多(引)【甲】 [0595066] 蘗【大】*,𦽆【甲】* [0595067] 四【大】,〔-〕【明】【甲】【乙】 [0595068] 微戍【大】,尾秫詩聿反【甲】 [0595069] 睇【大】,第【甲】 [0595070] 五【大】,〔-〕【明】【乙】 [0595071] 馱【大】,馱(引)【甲】 [0595072] 微【大】,尾【甲】 [0595073] 戍【大】,戍(引)【甲】 [0595074] 儞【大】,𩕳【甲】 [0595075] 合【大】*,合(引)【明】【甲】* [0595076] 用【大】,以【甲】 [0595077] 縒【大】,〔-〕【甲】 [0595078] 磨【大】,〔-〕【甲】 [0595079] 漬【大】,線【甲】 [0595080] 一宿【大】,〔-〕【明】【甲】 [0595081] 拼【大】,緋【明】【乙】 [0595082] 其壇【大】,〔-〕【甲】 [0595083] 內院【大】,〔-〕【明】 [0595084] 於其塔中畫【大】,〔-〕【明】 [0595085] 八【大】,〔-〕【明】 [0595086] 菩薩【大】,〔-〕【甲】 [0595087] 此【大】,此中【甲】 [0595088] 院【大】,壇中壇【明】 [0595089] 重【大】,〔-〕【甲】 [0595090] 門【大】*,〔-〕【甲】* [0595091] 勢【大】,勢至【甲】 [0595092] 於【大】,〔-〕【明】 [0595093] 置【大】,〔-〕【明】 [0595094] 供養【大】,〔-〕【甲】 [0595095] 隅【大】,隅置【乙】 [0596001] 置【大】,〔-〕【甲】 [0596002] 泛【大】,隨【明】 [0596003] 鑪【大】,爐【甲】 [0596004] 各【大】,〔-〕【甲】 [0596005] 羅【大】,〔-〕【甲】 [0596006] 粖【大】,末【甲】 [0596007] 食飲【大】,飲食【甲】 [0596008] 器即【大】,〔-〕【明】 [0596009] 喃【大】*,喃(引)【明】【甲】【乙】* [0596010] 訶【大】,賀引【甲】,訶引【乙】 [0596011] 嚕【大】,嚕(引)【甲】【乙】 [0596012] 拏【大】,拏(鼻)【甲】【乙】 [0596013] 薩【大】*,䬃【甲】* [0596014] 𤚥【大】,𦎌【明】 [0596015] 卑【大】,庳【明】【乙】 [0596016] 誦【大】,真言加持【明】【乙】 [0596017] 真言曰【大】,〔-〕【明】【乙】 [0596018] 婆【大】*,婆(去聲引)【明】【乙】*,婆(去引)【甲】* [0596019] 術【大】,〔-〕【明】,術輸律=秫詩䭾【甲】 [0596020] 馱【大】,馱駄【明】,[馬*友]引【甲】,駄引【乙】 [0596021] 摩【大】,磨引【明】【甲】【乙】 [0596022] 術【大】,秫准上【甲】 [0596023] 度【大】,度(引)【甲】【乙】 [0596024] 撼【大】*,憾【明】【甲】【乙】* [0596025] 想【大】,〔-〕【明】 [0596026] 跏【大】,加【甲】 [0596027] 即【大】,〔-〕【甲】 [0596028] 多【大】*,跢【甲】* [0596029] 孃【大】,娘【明】 [0596030] 囉【大】,囉(引)【甲】【乙】 [0596031] 逝【大】,逝(引)【甲】【乙】 [0596032] 唵【大】,唵(引)【甲】【乙】 [0596033] 去【大】,去(聲)【明】【乙】 [0596034] 薩【大】,塞【甲】 [0596035] 輸【大】,秫【甲】 [0596036] 輸【大】,詩【明】【甲】【乙】 [0596037] 磨【大】,麼鼻音【甲】,磨鼻音【乙】 [0596038] 𭈖引【大】,例【明】,㘑引【甲】 [0596039] 訶【大】,賀引【甲】,訶引【乙】 [0596040] 時別【大】,〔-〕【明】【甲】 [0596041] 夭壽決定【大】,決定夭壽【甲】【乙】 [0596042] 右【大】,於手【明】,於石【甲】【乙】 [0596043] 阿【大】*,娜【甲】* [0596044] 相【大】,想【明】【甲】 [0596045] 馱【大】*,馱(引)【甲】【乙】* [0596046] 南【大】*,南(引)【明】*,南(引一)【甲】 [0596047] 阿【大】,阿(二)【甲】 [0596048] 怛【大】,底【明】【甲】【乙】 [0596049] 曳【大】,曳(平)【甲】 [0596050] 界道【大】,道界【甲】 [0596051] 道【大】,〔-〕【明】【乙】 [0597001] 婆【大】,婆(引)【甲】【乙】 [0597002] 痕【大】,憾【明】【甲】【乙】 [0597003] 喃【大】,南【明】,喃(引)【甲】 [0597004] 麼【大】,麼(二合)【甲】 [0597005] 喃【大】,𠻲【明】,南引【乙】,喃(引)【甲】 [0597006] 𠻲【大】,迦【明】【甲】,𠻲(引)【乙】 [0597007] 披【大】,被【明】【乙】 [0597008] 敢【大】,能【明】【乙】 [0597009] 淪【大】,溺【甲】 [0597010] 拔濟【大】,濟拔【明】【乙】 [0597011] 瓢毘庾反【大】,毘喻二合引一【甲】,毘庾切一【乙】 [0597012] 底【大】,底(丁以反)【甲】【乙】 [0597013] 底【大】,底(二)【甲】【乙】 [0597014] 勢【大】,勢(引三)【甲】【乙】 [0597015] 合【大】,合引四【甲】【乙】 [0597016] 紇【大】,汔【明】 [0597017] 合【大】,合引五【甲】【乙】 [0597018] 摩【大】,麼上引【甲】,摩(引)【乙】 [0597019] 先代反【大】,〔-〕【明】 [0597020] 儞也二合【大】,孃輕呼【甲】 [0597021] 寧【大】,寧(引六)【甲】【乙】 [0597022] 賀曩【大】,〔-〕【明】 [0597023] 陛【大】,陛(引七)【甲】【乙】 [0597024] 二合娑【大】,引二【甲】 [0597025] 娑【大】,娑(上)【甲】【乙】 [0597026] 也【大】,也(八)【甲】【乙】 [0597027] 磨引【大】,麼【甲】 [0597028] 囉【大】,羅【明】 [0597029] 婆【大】,婆(去)【甲】【乙】 [0597030] 儞吽吽【大】,𩕳九吽引吽引十【甲】【乙】 [0597031] 囉【大】,囉(十一)【甲】【乙】 [0597032] 引昧【大】,昧引【甲】,引昧引【乙】 [0597033] 合【大】,合引十二【甲】【乙】 [0597034] 引【大】,去引【甲】 [0597035] 多【大】,多(十三)【甲】【乙】 [0597036] 合【大】,合(引)【乙】 [0597037] 引【大】,引十四【甲】【乙】 [0597038] 得【大】,能【甲】 [0597039] 皆【大】,〔-〕【甲】 [0597040] 背【大】,拄【明】 [0597041] 二【大】,〔-〕【明】 [0597042] 坼【大】,拆【明】 [0597043] 馱【大】*,馱(引)【甲】【乙】* [0597044] 南【大】,南(引一)【甲】【乙】 [0597045] 黎盧布【大】,隷魯補【甲】 [0597046] 俱【大】*,矩【甲】* [0597047] 訶【大】,訶(引)【明】【乙】,賀引【甲】 [0597048] 誦真言【大】,〔-〕【明】 [0597049] 喃【大】,喃(引)【明】【乙】,〔-〕【甲】 [0597050] 嚕【大】,嚕(引)【明】【乙】,嚧引【甲】 [0597051] 拏【大】,拏鼻音【甲】【乙】 [0597052] 吒【大】,吒(半音)【甲】【乙】 [0597053] 引【大】,〔-〕【甲】 [0597054] 住【大】,〔-〕【甲】 [0597055] 䋈【大】,繄【明】【甲】,豎【乙】 [0597056] 吽【大】*,吽(引)【明】【甲】【乙】* [0597057] 此【大】*,〔-〕【明】【乙】* [0597058] 頗黎【大】,玻瓈【明】【乙】 [0597059] 搖【大】,激【甲】 [0597060] 其【大】,寶【甲】 [0598001] 獻【大】,養【甲】 [0598002] 身【大】,〔-〕【甲】 [0598003] 婆【大】,婆(去聲)【明】【乙】,婆(去)【甲】 [0598004] 嚩【大】,嚩(一)【甲】 [0598005] 觀【大】,心觀【甲】 [0598006] 斛【大】,斛(引)【甲】【乙】 [0598007] 遍周【大】,周徧【明】【乙】 [0598008] 影【大】,〔-〕【甲】 [0598009] 噁引【大】,惡【甲】 [0598010] 他【大】,他(去聲引)【明】【乙】,他(去引)【甲】 [0598011] 當【大】,當(引)【明】,黨引【甲】【乙】 [0598012] 冒【大】,冒(引)【明】【甲】 [0598013] 左【大】,拶【甲】 [0598014] 瑙【大】,腦【甲】 [0598015] 願【大】,〔-〕【甲】 [0598016] 娑麼娑莫娑嚩訶【大】,三引摩引糝摩娑嚩二合引賀引【明】【甲】 [0598017] 閼【大】,遏【甲】 [0598018] 華【大】,〔-〕【甲】 [0598019] 噁引【大】,引噁【明】,惡引【甲】 [0598020] 座【大】,座金剛座【明】【甲】【乙】 [0598021] 等【大】,〔-〕【甲】 [0598022] 他【大】,他(一)【明】,他(去引一)【甲】 [0598023] 安【大】,安(上)【甲】 [0598024] 禰滿【大】,泥儞曳反曼上【甲】 [0598025] 禰【大】,禰(二)【明】,泥准上【甲】 [0598026] 寧【大】,寧(引三)【甲】 [0598027] 寧【大】,寧引【甲】【乙】 [0598028] 二【大】,三【明】,四【甲】【乙】 [0598029] 三【大】,四【明】,引【甲】 [0598030] 四【大】,五【明】,引五【甲】 [0598031] 五【大】,六【明】,引六【甲】 [0598032] 尾【大】,微【甲】 [0598033] 六【大】,七【明】【甲】 [0598034] 七【大】,引【明】【甲】 [0598035] 八【大】,引八【甲】 [0598036] 合【大】,合九【甲】 [0598037] 上【大】*,上聲【明】* [0598038] 九【大】,引十【甲】 [0598039] 十【大】,引十一【甲】 [0598040] 十一【大】,引十二【甲】 [0598041] 娑【大】*,糝【甲】* [0598042] 十二【大】,引十三【甲】 [0598043] 惹【大】,惹自攞反【甲】 [0598044] 十三【大】,平引十四【甲】 [0598045] 十四【大】,平引十五【甲】,平引下同【乙】 [0598046] 十五【大】,上同十六【甲】 [0598047] 十六【大】,尼整反十七【甲】,尼整切十六【乙】 [0598048] 十七【大】,引【甲】【乙】 [0598049] 扇帝【大】,〔-〕【明】 [0598050] 帝【大】,帝(引十八)【甲】 [0598051] 十八【大】,〔-〕【甲】 [0598052] 十【大】,同前十【甲】 [0598053] 引【大】*,去引【甲】* [0598054] 盧【大】,路引【甲】 [0598055] 細【大】,細(二十)【甲】 [0598056] 微閉反【大】,〔-〕【明】 [0598057] 反【大】,反引【甲】 [0598058] 二十【大】,同上二十一【甲】 [0598059] 尾尾【大】,呬馨異反下同呬【甲】 [0598060] 二十一【大】,二十二【甲】 [0598061] 𩕳尾瑟𪘨【大】,〔-〕【明】【甲】 [0598062] 阿便怛【大】,婀上便去多上【甲】 [0598063] 羅【大】,囉【明】【甲】 [0598064] 𪘨二十二【大】,置二合二十三【甲】 [0598065] 阿【大】,婀上【甲】 [0598066] 跛【大】,播引【甲】 [0598067] 舜入音【大】,秫詩律反【甲】 [0598068] 二十三【大】,二十四【甲】 [0598069] 塢【大】,沃【甲】 [0598070] 二十四【大】,二十五【甲】 [0598071] 五【大】,六【甲】 [0599001] 二十六【大】,平二十七【甲】 [0599002] 二十七【大】,平二十八【甲】 [0599003] 輸【大】,輸(上)【甲】 [0599004] 二十八【大】,二合引二十九【甲】 [0599005] 阿娑【大】,婀上娑上【甲】 [0599006] 二十九【大】,三十【甲】 [0599007] 沒【大】,〔-〕【明】,母【甲】 [0599008] 慮【大】,盧【明】,路引【甲】 [0599009] 三十【大】,三十一【甲】 [0599010] 磨【大】,麼【甲】 [0599011] 哩【大】,哩(引)【甲】 [0599012] 三十一【大】,引三十二【甲】 [0599013] 僧【大】,僧(去)【甲】 [0599014] 伽【大】,伽(去)【甲】 [0599015] 具【大】,具重呼引【甲】 [0599016] 三十二【大】,引三十三【甲】 [0599017] 婆夜婆【大】,婆去夜引婆去【甲】 [0599018] 戍【大】,戍(引)【甲】 [0599019] 三十三【大】,三十四【甲】 [0599020] 二合【大】,引三十五【甲】 [0599021] 夜【大】,野【甲】 [0599022] 三十四【大】,三十六【甲】 [0599023] 帝【大】,帝(引)【甲】 [0599024] 矯【大】,矯(去重呼引)【甲】 [0599025] 捨隷三十五【大】,設哩曳二合三十七【甲】 [0599026] 三【大】,野三【明】,曳三【甲】 [0599027] 六【大】,八【甲】 [0599028] 野【大】,野(三十九)【甲】 [0599029] 嚩【大】,嚩(無可反)【甲】 [0599030] 野【大】,野(三十七)【明】,野(四十)【甲】 [0599031] 路阿【大】,路引婀上【甲】 [0599032] 儞也二合【大】,孃儞耶反【甲】 [0599033] 三十七【大】,〔-〕【甲】 [0599034] 七【大】,八【明】 [0599035] 娑嚩二合引訶去【大】,〔-〕【明】,野娑嚩二合引訶去【甲】 [0599036] 去【大】,引四十二【甲】 [0599037] 合【大】,合反【甲】 [0599038] 引【大】,引(一)【明】,去引一【甲】 [0599039] 隷【大】*,黎【甲】* [0599040] 屋【大】,沃【甲】 [0599041] 穆計阿嬭【大】,阿儞【明】 [0599042] 計【大】,計(引五)【甲】 [0599043] 阿【大】*,婀上【甲】* [0599044] 嬭【大】,嬭(引六)【甲】 [0599045] 反【大】,反五【明】,反七【甲】 [0599046] 怛【大】*,𩕳【甲】* [0599047] 〔知曳…合〕八字-【明】,知=智【甲】* [0599047a] (知曳(二合)怛㗚(二合))八字【大】,〔-〕【明】 [0599047b] 知【大】*,智【甲】* [0599048] 底【大】,底(六)【明】,底(九)【甲】 [0599049] 寧【大】,寧(七)【明】,𩕳十【甲】 [0599050] 寧【大】,寧(八)【明】,𩕳十一【甲】 [0599051] 唧【大】,質【甲】 [0599052] 寧【大】,𩕳十二【甲】 [0599053] 寧【大】,嚩寧九【明】,𩕳十三【甲】 [0599054] 訶【大】,訶(引十)【明】,賀引十四【甲】 [0599055] 他【大】,他(一)【明】,他(去引一)【甲】 [0599056] (阿𪘨…怒)十一字【大】,遏智曳二合二捺智曳二合三弩鼻音捺智曳二合四婀曩嬭引五【甲】 [0599057] 𪘨【大】,𪘨(二)【明】 [0599058] 𪘨【大】,𪘨(三)【明】 [0599059] 弩【大】*,拏【明】* [0599060] 𪘨【大】,𪘨(四)【明】 [0599061] 怒【大】,怒(五)【明】 [0599062] 曩【大】*,曩(引)【甲】* [0599063] 二合引【大】,〔-〕【甲】 [0599064] 引【大】,引(六)【明】 [0599065] 引【大】,一【明】,去引一【甲】 [0599066] 抳【大】,抳(引)【甲】 [0599067] 喬【大】,矯【明】【甲】 [0599068] 哩【大】,哩(二)【明】 [0599069] 陀引哩贊拏哩【大】,駄引哩四戰拏上里【甲】 [0599070] 哩【大】,哩(引)【明】 [0599071] 哩【大】,哩(四)【明】 [0599072] 引【大】,〔-〕【甲】 [0599073] 研【大】,霓【甲】 [0599074] 反【大】,反(五)【明】 [0599075] 比【大】,卜【明】【甲】 [0599076] 五【大】,六【明】,〔-〕【甲】 [0599077] 僧【大】,矩僧【明】,僧(去)【甲】 [0599078] 物【大】,九母【甲】 [0599079] 沙理【大】,灑里【甲】,娑理【明】 [0599080] 六【大】,二合【明】【甲】 [0599081] 他引【大】,反他去引一【甲】 [0599082] 引【大】,一【明】 [0599083] 底【大】,〔-〕【甲】 [0599084] 銘【大】,銘(二)【明】【甲】 [0599085] 銘【大】,銘(三)【明】【甲】 [0599086] 係【大】,係(四)【明】,係(二合)【甲】 [0599087] 薩【大】*,娑【甲】* [0599088] 下同【大】,〔-〕【甲】 [0599089] 係薩跢二合【大】,〔-〕【明】 [0599090] 賀引【大】,訶引五【明】,賀引五【甲】 [0599091] 附【大】,〔-〕【明】 [0599092] 心【大】,〔-〕【甲】 [0599093] 經王【大】,〔-〕【甲】 [0599094] 寶【大】,實【明】 [0599095] 恩深【大】,深恩【甲】 [0599096] 生【大】,心生【甲】 [0599097] 法之【大】,〔-〕【甲】 [0599098] 為【大】,為勝今我為【甲】 [0599099] 曩【大】*,娜【甲】* [0599100] 南【大】,南(引一)【明】,南(引)【甲】 [0599101] 戍【大】,戍(詩律切)【明】,𮂱詩律反【甲】 [0599102] 獻【大】,囐【明】【甲】 [0599103] 度【大】,度(引)【甲】 [0599104] 嚩引野【大】,吠【明】 [0599105] 引【大】,引二【明】 [0599106] 及【大】*,〔-〕【明】* [0599107] 色【大】,法【明】 [0599108] 當來世【大】,世當來【明】【甲】 [0599109] 或【大】,〔-〕【甲】 [0599110] 悉皆【大】,〔-〕【甲】 [0599111] 相【大】,〔-〕【明】 [0599112] 入【大】,〔-〕【明】 [0600001] 多【大】*,跢【明】* [0600002] 南【大】,喃一【明】,南引【甲】 [0600003] 訶【大】,賀引【甲】 [0600004] 每【大】,梅【明】 [0600005] 哩【大】,囉【甲】 [0600006] 野【大】,也【明】,野二=野三【甲】 [0600007] 諦【大】*,諦(引)【明】【甲】* [0600008] 引【大】,引二【明】 [0600009] 諸【大】,〔-〕【明】 [0600010] 令【大】,〔-〕【甲】 [0600011] 心【大】,心中【甲】 [0600012] 六【大】,令行者六【明】【甲】 [0600013] 相【大】,〔-〕【甲】 [0600014] 南【大】*,南(一)【明】*,南(引)【甲】【乙】 [0600015] 耨【大】,耨(鼻聲)【明】,努鼻音【甲】 [0600016] 引【大】,引二【明】,〔-〕【甲】 [0600017] 雲海普【大】,〔-〕【甲】 [0600018] 曩【大】*,那【明】*,娜【甲】* [0600019] 三【大】,三(上聲)【明】,三(去)【甲】 [0600020] 囉【大】,囉(二)【明】 [0600021] 囉【大】,囉三麼隣上聲娜娜引銘【明】 [0600022] 摩【大】,麼【甲】 [0600023] 隣【大】,隣(上聲)【明】,隣(上)【甲】 [0600024] 娜【大】,〔-〕【明】 [0600025] 泥摩訶麼【大】,娜引銘麼隣上娜泥麼賀引每引怛囉【甲】 [0600026] 訶【大】,訶每引怛囉也【明】 [0600027] 引【大】,引四【明】 [0600028] 他【大】,他(去聲)【明】,他(去)【甲】 [0600029] 多【大】,跢【甲】 [0600030] 旨薩頗【大】,薩頗二合囉止【明】,囉止二合薩頗【甲】 [0600031] 儜【大】,儜(引)【明】,拏鼻音【甲】 [0600032] 去【大】,去聲引【明】,去引【甲】 [0600033] 曩【大】,那二【明】 [0600034] 猱【大】,猱奴襖反引【甲】 [0600035] 娜【大】,娜(引)【甲】 [0600036] 娑嚩二合引【大】,〔-〕【甲】 [0600037] 引【大】,引三【明】 [0600038] 耀【大】,曜【甲】 [0600039] 之【大】,〔-〕【甲】 [0600040] 以【大】,〔-〕【明】 [0600041] 自他【大】,〔-〕【明】 [0600042] 心【大】*,心及【明】,〔-〕【甲】* [0600043] 法【大】,佛【明】 [0600044] 即【大】,〔-〕【甲】 [0600045] 加【大】*,跏【明】【甲】* [0600046] 置於臍【大】,〔-〕【甲】 [0600047] 曰【大】,真言曰【明】,〔-〕【甲】 [0600048] 多【大】,答【甲】 [0600049] 無閉反【大】,〔-〕【明】 [0600050] 嚕【大】,嚕(引)【明】【甲】 [0600051] 彌【大】*,彌(一句)【明】【乙】*,銘【甲】* [0600052] 始【大】,〔-〕【明】【甲】 [0600053] 上【大】,中【乙】 [0600054] 此則【大】,則此【明】 [0600055] 則【大】,即【明】 [0600056] 冒【大】,冒(引)【明】【甲】 [0600057] 唧【大】,即【明】 [0600058] 夜【大】,夜(引)【明】【甲】 [0600059] 燭【大】,觸【甲】 [0600060] 即【大】,〔-〕【明】【甲】 [0600061] 合【大】,合一句【明】 [0600062] 大【大】,〔-〕【甲】 [0600063] 己【大】,〔-〕【明】 [0601001] 二合【大】,二合引【明】,引二合【甲】 [0601002] 句【大】,句(引)【明】【甲】 [0601003] 撼【大】*,憾【甲】* [0601004] 身【大】,項【明】 [0601005] 右【大】,左【甲】 [0601006] 悉令【大】,〔-〕【甲】 [0601007] 足【大】,足圓滿【甲】 [0601008] 真言曰【大】,〔-〕【甲】 [0601009] 唵【大】,〔-〕【明】【甲】 [0601010] 昧耶【大】,麼鼻音野【甲】,昧鼻音耶【乙】 [0601011] 三合【大】,二合一句【明】,三合一句【乙】 [0601012] 印【大】,〔-〕【明】 [0601013] 他【大】,他(去聲引)【明】,他(去引)【甲】 [0601014] 引【大】,一【明】,〔-〕【甲】 [0601015] 曬【大】,曬(引)【甲】 [0601016] 噁【大】,惡【甲】 [0601017] 麼【大】,麼(引)【明】【甲】【乙】 [0601018] 羅【大】,囉引【明】【乙】,羅引【甲】 [0601019] 詵【大】,詵(去)【甲】【乙】 [0601020] 者滿【大】,左【甲】,者滿引【乙】 [0601021] 鑁【大】,(一句)【明】 [0601022] 當臍次【大】,〔-〕【明】 [0601023] 後次心【大】,〔-〕【明】 [0601024] 眾【大】,眾印【明】 [0601025] 而【大】,印【甲】 [0601026] 言【大】,言曰【甲】 [0601027] 引【大】,引一句【明】 [0601028] 入此【大】,此入【明】 [0601029] 印【大】,仰【明】【甲】 [0601030] 真言【大】,〔-〕【甲】 [0601031] 引【大】,去引一【甲】【乙】 [0601032] 阿【大】,婀【甲】 [0601033] 一引【大】,引一【明】,引二【甲】 [0601034] 難【大】*,難(上)【甲】* [0601035] 底【大】,底韈轉舌呼之帝三難上拏引韈准上呼之帝四【甲】【乙】 [0601036] 拏【大】,拏(引)【甲】 [0601037] 怛𩕳三【大】,多上𩕳五【甲】 [0601038] 俱舍理四【大】,矩捨黎大【甲】 [0601039] 蘇【大】*,素【甲】* [0601040] 五【大】,七【甲】【乙】 [0601041] 囉【大】,〔-〕【明】 [0601042] 跛【大】*,鉢【甲】* [0601043] 六【大】,九【甲】【乙】 [0601044] 沒【大】,母【甲】 [0601045] 捨寧七【大】,始也二合𩕳十【甲】 [0601046] 薩嚩【大】,〔-〕【明】 [0601047] 八【大】,十一【甲】【乙】 [0601048] 引【大】,去引【乙】 [0601049] 怛𩕳【大】,韈轉舌呼之多上𩕳十二薩嚩婆去引灑韈多𩕳十三素【甲】【乙】 [0601050] 阿【大】,阿(去引)【甲】【乙】 [0601051] 怛【大】,多【甲】 [0601052] 九【大】,十四【甲】【乙】 [0601053] 聲【大】,〔-〕【甲】 [0601054] 呼【大】,〔-〕【明】【甲】 [0601055] 呼【大】,聲【明】【甲】 [0601056] 哩【大】,哩(引)【甲】 [0601057] 叉【大】*,史【甲】* [0601058] 十【大】,十五【甲】 [0601059] 上同【大】,同上【明】,去【甲】 [0601060] 伽【大】,伽(去)【甲】 [0601061] 抳十一【大】,寧十六薩【甲】 [0601062] 達【大】,達(轉舌呼之)【甲】 [0601063] 麼【大】,麼鼻音素【甲】 [0601064] 十二【大】,十七【甲】 [0601065] (婀上…帝二十)八十九字【大】,〔-〕【明】 [0601066] 十三阿【大】,十八【甲】 [0601067] 四【大】,九【甲】 [0601068] 十五【大】,二十【甲】 [0601069] 也【大】,野【甲】 [0601070] 十六【大】,二十一【甲】 [0601071] 十七【大】,二十二【甲】 [0601072] 十八【大】,二十三【甲】 [0601073] 十九【大】,二十四【甲】 [0601074] 二十【大】,二十五【甲】 [0601075] 多矯捨理也二合引【大】,轉舌呼之多二十六矯引設里野【甲】 [0601076] 理【大】,哩【明】 [0601077] 蘗【大】,誐【甲】 [0601078] 二十一【大】,十三【明】,二十七【甲】 [0601079] 胥【大】,骨【明】,星【甲】 [0601080] 膩【大】,膩(上)【甲】 [0601081] 二十二【大】,十四【明】,二十八【甲】 [0601082] 阿【大】*,婀【甲】* [0601083] 韈【大】,韈囉【明】 [0601084] 二十三【大】,十五【明】,二十九【甲】 [0601085] 二十四【大】,十六【明】,三十【甲】 [0601086] 理【大】,里【甲】 [0601087] 訶【大】,訶(引十七)【明】,賀三十一【甲】,訶三十一【乙】 [0601088] 緣生【大】,〔-〕【明】 [0601089] 邊【大】,邊三摩地無量無邊【明】 [0601090] 字【大】,文字【甲】 [0601091] 皆【大】,〔-〕【明】 [0601092] 遍【大】,盡【明】 [0602001] 一【大】,〔-〕【明】 [0602002] 若【大】,若智【明】 [0602003] 事【大】,業【甲】 [0602004] 畢【大】,〔-〕【明】 [0602005] 昧【大】,〔-〕【甲】 [0602006] 聖【大】,勝【明】 [0602007] 門【大】,行【明】 [0602008] 惟【大】,〔-〕【甲】 [0602009] 一卷【大】,〔-〕【明】 [0602010] 乙本奧書曰貞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以高麗印本和國二本校點之了河南沙門淨嚴四十八載,元祿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以淨嚴和上之本再校了尊教【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9 冊 No. 1000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