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說四品法門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
爾時,尊者阿難獨止靜室,心生是念:「世間有情,所有驚怖,乃至災害、障難、疾病、過咎。已生、當生者,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
尊者阿難思惟如是事已,從座而起,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修奉已畢,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獨靜室,心生是念:『世間所有驚怖等事,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惟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阿難!如是世間所有驚怖等事,已生、當生,所謂災害、障難、疾病、過咎等,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阿難!譬如有人堆積乾葦為火所燃,而彼愚人驚怖等事,亦復如是。阿難!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愚人有災害,智者無災害;愚人有障難,智者無障難;愚人有疾病,智者無疾病;愚人有過咎,智者無過咎。阿難!當知是愚人法,是智者法,知彼愚人法已,當可遠離行智者法。如是,阿難!汝應當學。」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名愚人?」
佛告阿難:「愚人者,愚為不了。世間愚人,於法不了,故名為愚。不了者何?不了法境有四品類,所謂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法、不了處非處法。阿難!於如是法,不能了達,是故得名為愚人也。」
阿難[6]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不了四法,得名愚人。又復云何得名智者?」
佛告阿難:「言智人者,於法揀擇,善了是非,故名智人。善了者何?善了法境,亦四品類,所謂善了[7]界法、善了處法、善了緣生法、善了處非處法。善能了知如是等法,是故得名為智人也。」
阿難復白佛言:「善了此法,得名智者。而此智者,了何界法?」
佛告阿難:「汝能善問,當為汝說。言界法者,而有多種,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是十八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六界,所謂喜界、樂界、苦界、捨界、煩惱界、無明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六界,所謂貪欲界、瞋恚界、不瞋界、殺害界、不殺界、出離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四界,所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如是四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三界,彼智[1]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三界,所謂下界、中界、上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三界,所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三界,所謂有學界、無學界、學無學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二界,所謂有漏界、無漏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復有二界,所謂有為界、無為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阿難!如是等界,諸有智者,善能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如是了達諸界法已,又復云何,了達處法?」
佛告阿難:「言處法者,謂十二處: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此十二處,智慧之者,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智者如是了達十二處已,又復云何了緣生法?」
佛告阿難:「智者應知,十二緣法,從因緣起,由因緣故,即有諸法。因緣者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2]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集。若了如上緣生之法,因緣性空,緣聚即有,緣散即無;緣法無故,即無諸法。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如是生滅之法,智者應當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於緣生法,如實知已,復云何了處非處法?」
佛告阿難:「非處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樂善果報者,無有是處。若身、口、意造諸善業,而復獲於不善報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謂身、口、意造諸善業,而獲所樂勝妙果報,斯有是處。若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感不善果報,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言非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如所希求殊勝之果,由此因緣,命終之後,若生人天,無有是處。若身、口、意造於善業,墮惡趣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謂身、口、意造諸善業,生人天者,斯有是處。若造惡業,墮惡趣者,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世間若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斯有是處;又復世有二輪王出,亦無是處。一輪王出,斯有是處。如是若有女人,為轉輪王,治化世間,乃至為彼四[3]王天主、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及成緣覺無上菩提者,如是等事,無有是處。若有[A1]男子,具大人相,福慧莊嚴,為轉輪王,出於世間,乃至得成無上菩提,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殺父、害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於如是五逆業者,無有是處。若異生凡夫愚癡邪見,造五逆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受具戒品,自犯戒已,於阿闍梨而生毀謗,作如是言:『此阿闍梨不善戒法,亦復不能受持禁戒,我當揀擇別阿闍梨,受學戒法。』作是言已,詣餘沙門婆羅門所,選擇師受彼人,或見沙門婆羅門,作諸戲論。不律儀者,依稟於彼為阿闍梨,而求寂靜出離三有,無有是處。如是等事,若愚癡邪見,作此求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根本煩惱[4]及隨煩惱,由煩惱故損減善根,障礙智慧,覆蓋涅盤真寂靜法。彼人若了四念處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善能了解四念處法,求趣涅盤者,斯有是處。
「[5]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善了四念處,能證七覺支,趣向涅盤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煩惱法已,了四念處,證七覺支,趣向涅[A2]盤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而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際,趣向涅盤,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無有是處。若斷煩惱,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際,趣向涅盤,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斯有是處。」
佛告阿難:「智者如是,如實了達處非處法。汝等應當如理而學。」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聞如是未曾有法,得甘露味,深自慶快。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四品法門』,亦名『法鏡』,亦名『甘露鼓』,亦名『多界』,如是名字,汝當受持。」
爾時,尊者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四品法門經
校注
[0712002] 宋元俱無此經 [0712003] 西【大】,宋西【明】 [0712004] 譯經【大】,〔-〕【明】 [0712005] 臣【大】,〔-〕【明】 [0712006] 白【大】,白佛【明】 [0712007] 界【大】,〔-〕【明】 [0713001] 慧【大】,〔-〕【明】 [0713002] 六處【大】*,六入【明】* [0713003] 王天【大】,天王【明】 [0713004] (及隨煩惱…是處)六十五字【大】,善了四念處能證七覺支趣向涅槃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煩惱法已了四念處證七覺支趣向涅槃者斯有是處【明】 [0713005] (又復…是處)五十四字【大】,〔-〕【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7 冊 No. 776 佛說四品法門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