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三摩竭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帝王人民及諸天龍鬼神無復央數。爾時,有難國王名分陂檀,不信佛法但好外道,日於宮中飯諸尼揵萬餘人。難國王常喜貢高,自[3]謂智慧無雙,以鐵鍱其腹,常恐智慧從腹橫出。王欲為其太子娶婦,即問左右群臣:「天下寧有智慧如我者不?若有者,我欲為子娶其女。」大臣便受王教,即遍至國中求索,了無有如王,亦自知國中無有,即更遣使者行到他國,求索智士女。爾時,使者即受王教,便至舍衛國,使者便問國中人民:「是國中寧有好道賢者不乎?」人答言:「有。」使者言:「姓字何等?」人報言:「字為佛。」使者言:「佛寧有女無?」人言:「佛者道人也,無有女。」使者言:「次復有誰人?」答言:「復有人字阿難邠坻,大賢善好道,有好女,國中第一。」使者言:「何用為第一?」國中人言:「曾與太子祇共請買園田八十頃持上佛,復以象負[4]運黃金數千萬億持雇園田,不貪重寶但念為善耳。」
使者聞國中人言,大歡喜,自知以得消息,即還本國白王言:「迺舍衛國中有賢善者大好道,字阿難邠坻。」難國王聞使者言,便作書即遣太子與群臣百官,嚴駕載珍寶,俱相隨到舍衛國,止頓太子著城外,使人便入城至阿難邠坻舍。時守門者,便入白阿難邠坻:「外有使者來。」阿難邠坻即自出應門,見使者黑醜如鬼,阿難邠坻大驚言:「汝何等人乎?」即答言:「我是難國王使者。」阿難邠坻言:「卿來欲何等[5]求?」使者言:「我來宣傳教命,難國王雖不相見,遙相愛敬,人每往來歌歎卿功德無有量,聞君賢善大好道,有女,故來欲為太子求君女,王亦自有書相聞。」阿難邠坻即欲罵之,便自忍而不言,便呼前共坐,相問訊談語,使者便以書[6]視之。阿難邠坻即讀書訖竟,答使者言:「我有大人當往報之,若聽我者,我當還語卿消息。」便留坐使者,阿難邠坻便到佛所,即前為佛作禮,却長跪叉手白佛言:「今難國王遣使者來到我家,其人狀類黑如鬼,辭言,欲為王太子求我女三摩竭,今當云何?」佛言:「與之。」阿難邠坻言:「使者黑如鬼,其王太子當何類?我復曾從佛聞,難國王但事諸尼揵,裸形無有衣被,狀類醜黑,驚怖我女[7]耶?」佛言:「不也,與之,當知是因緣,三摩竭應當於裸[8]形國度脫八萬人。」阿難邠坻不敢復問佛,心懷恨意,即還歸謂使者言:「卿奉王教命,故從遠來求索我女,大善,當相與。」使者聞阿難邠坻言,即還到城外至太子所,便與[9]太子相隨來,到阿難邠坻舍。即從車上下,金銀及禮娉與阿難邠坻,便共請人客,飲食相娛樂七日訖竟,阿難邠坻遣送三摩竭,奴婢衣服及與珍寶無復央數,太子便載三摩竭去還歸本國。
爾時,難國王見子婦來歸即大歡喜,便請其師尼揵若陀弗及萬二千弟子,悉入宮飯之,難國王夫人及太子悉下飯具。爾時,呼三摩竭來出,欲令下飯分共禮諸師。三摩竭適至第三門中,遙見諸尼揵悉羅坐裸形無有衣被,三摩竭即大驚,是為狗畜生無有異,便兩手覆面遙唾之,即還入室不肯復出。諸尼揵皆瞋恚三摩竭[10]所,即告王言:「從何得此熒惑不吉利之人在王宮?促遣令去,若不遣去者,當壞敗王國中。」諸尼揵不肯復飯食,即欲起去,王便辭謝諸師:「我當為大師遣去,明日不復令現於宮中。」諸尼揵及飯食訖便去。
即日太子自往至三摩竭所,三摩竭時大瞋恚,教婢令閉門,如是四五日,太子不敢復往。夫人即問太子:「何故不往?」太子默聲不言,夫人[1]以知之,即自往到三摩竭所。「我為子娶若,今當承事我子,何故折辱我子?」三摩竭答言:「夫人子所事師及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有異。」夫人聞之大慚愧,即還白王言:「大王!自用道智無雙,國中無有可王意者,王迺勞群臣八千里求婦。今婦無所畏難,折辱我子,復面罵我,言比狗畜生。」
王聞夫人言,即自往到三摩竭所。爾時,三摩竭大憍慢,不肯出為王作禮。王即遙問三摩竭:「我行八千里娶若,以賢善故。若間者既辱我師,今復面罵夫人及太子,豈有不可乎?」三摩竭報言:「然。大王師及夫人太子并其國中人民,皆如狗畜生無異。」王即驚言:「是小女子!今折辱我如是,我恐智從腹中橫出以鐵鍱我腹,我日飯諸道士萬餘人,誰能及我者?今汝交面相罵?」三摩竭言:「王國中人民所事師,常無有衣裳裸形相視,當有何等道?設使有道,尚不足以貴,何況無道?大王![2]雖日飯是輩萬餘人者,皆是我所不恭敬輩,常唾賤者。」爾時,難國王大窮,即自思惟:「當共誰議是事?」即自往到尼揵若陀弗所,前為師作禮白言:「我娶婦以於舍衛國得婦,[3]間者無狀,既折辱大師,今復憍慢面罵我及夫人太子,比狗畜生。雖是婦,不以婦禮事我,今當云何?」師告王:「復往問之,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如我國中人民所事?』[4]如何等言。王往,慎勿得瞋怒,徐問之,自當有語。」王即受教,如師所言,便[5]至三摩竭所問言:「汝國中人民所事,何用勝我國中人民所事?」三摩竭言:「我國中人民所事最尊,男女皆有衣裳,尊卑異路,身體不相見。現有大小名佛,教授數千億萬人,皆令得度世泥洹道,入火不燒、入水不溺。能典攬三千大千日月、萬二千億天地,變化入無間出無孔,知當來過去今現在事,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道德通達,諸天帝王人民雜會稽首來謁。」王聞三摩竭語,即大踊躍歡喜。
爾時,難國王告三摩竭言:「汝所事佛,寧可得見不?」三摩竭言:「我能為大王遙請之,即可致。」王言:「大善!迺相去八千里,請佛當云何?」三摩竭言:「不須大王遣人請,但當至意遙燒香請也。佛神通照知人心中所念,王夫人及太子皆[6]當隨我後。」三摩竭即自上高臺上,[7]政服便向舍衛國長跪燒香,持頭面著地作禮言:「今難國王,不知天下有佛,當用一切人民故,哀悲諸懃苦,願佛明旦與諸比丘僧,勞屈尊神來到難國王所飯。」言適竟,香煙便[8]達佛所,遶佛三匝於佛上化作香蓋。
佛時適為無數千人說法,爾時,阿難前長跪叉手白佛言:「是何等感應迺爾?願佛解說其意。」佛告阿難:「難國王及三摩竭,明旦當請佛及諸比丘僧。三摩竭有至心,欲令難國人民悉捨邪見、令向正道,香來至此請佛。」爾時,即告摩訶目揵連勅諸比丘僧,明旦當到難國三摩竭所食。摩訶目連受佛教,即宣語諸比丘:「明日當就請,勿得他餘行。」
於是三摩竭,皆令王、夫人、太子及諸婇女,齋戒燒香布坐席,設飯食具悉辦。三摩竭知佛當來,與王、夫人、太子、婇女及諸尼揵共住中庭。三摩竭告王、夫人、太子:「皆隨我後,今諸羅漢當先來至,佛最在後。卿曹慎莫驚怖,隨我所為。」三摩竭於是復長跪燒香言:「飯具已辦,願佛用時。」
佛知三摩竭心所念,即告諸比丘:「今日當到難國食,[9]爾曹各以道變化自在所為。」諸比丘即受教,中有化作龍虎[10]鳳凰、孔雀牛鳩鴿、百鳥梟獸交露帳者,諸眾僧悉在其中坐,各各皆不同。爾時,佛自坐師子交露帳中,即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諸天鬼神龍俱,從虛空中神足飛行。適至難國,佛便放光明,天地大震動,諸羅漢菩薩各悉作變化先來下,難國人民見此變化皆大驚怖。王問三摩竭言:「是佛不也?」答言:「非佛。」三摩竭告王:「勿恐,是諸弟子也。佛最在後,身中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須臾之間佛俱從上來下,釋梵四天王在前導,諸天鼓琴作其倡伎而樂佛。三摩竭與王、夫人、太子,即持華香迎佛,前為佛作禮,便相將入宮即就[11]座。諸菩薩、阿羅漢皆前坐,大小相次,三摩竭即令王、夫人、太子前行澡水,便下飯食具,國中人民來觀者甚眾多,王令大臣閉宮門。人民見王閉宮門,大瞋恚王所,各持斧欲破宮門。佛遙知之,言:「我所行化,皆欲令作善,[12]今難國人民皆來觀,[13]而王閉宮門也。」佛爾時,欲令一切人等見佛,即使宮門牆壁悉化作水精色,內外相見,難國人民見佛及諸菩薩、羅漢,皆大歡喜。
爾時,佛有一羅漢名賓頭盧,時坐山上忽忘至難國,賓頭盧坐來久,適欲以[1]針縫縷衣,以鍼刺地,縷與衣相連。是時佛已應難國王宮中坐已,賓頭盧即以神足飛行至難國,山便隨賓頭盧後。爾時,國中有一女人懷軀,見山來[2]政黑恐墮其上,便大惶怖即墮軀。佛以遙知之,即令摩訶目連以神足飛行迎問:「賓頭盧!汝後何等?」賓頭盧即還顧見山,以手攬山擲故處八千里。爾時,賓頭盧即到前,為佛作禮却坐。
佛告賓頭盧:「我教天下人欲令悉度世,今汝既失期,復殺一人。人命至重,是我道所不喜。汝[3]從今已後,不得復隨我食及與眾會。若當留住,後須彌勒佛出,迺般泥洹去耳。」賓頭盧聞佛說如是,即默然憂愁復自悔責,食訖便起前為作禮,及諸菩薩、阿羅漢共辭,便入山中。
爾時,難國王師尼揵若陀弗白佛言:「寧可共捔道不?若不如者當投著井中。」佛言:「大善!不須多言,三問不如者,當投著井中。」尼揵若陀弗言:「大善!」佛即問:「若誦經時云何?」尼揵若陀弗言:「我誦經時匍匐而行。」「[4]匍匐而行是為狗,狗迺匍匐而行。」尼揵若陀弗便不如佛,諸弟子皆瞋,餘語為賜那正說是事也,悉還恚其師所,取師欲投著井中,師即大惶怖,以兩手拒地不肯入井[5]中。佛言:「置之。」
爾時,中庭自然有大火出,其焰上詣第七梵天,其火中自然有千葉蓮華,華上有五百梵天,皆叉手長跪問佛:「飯何等人得福多者?飯何等人得福少者?」佛答梵天言:「譬如以五種穀散著火中,為生不?」梵天言:「不生。」佛言:「難國王前後所飯諸尼揵,譬如五穀著火中,終不復生;今日飯佛及諸菩薩、羅漢,得福多無有量。譬如人有好地有好種,天復時雨,何憂不生?今佛是一切人福田,隨人所種必得其願。愚癡人喜教他為外道,是人命盡皆當墮太山地獄中甚懃苦,悔無所復及,前人坐之未出,後人復教作之,世間人愚癡,但更相欺調,是故不知真道。若有黠人當學正道,其道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是為泥洹大道。世間凡有九十六種道,皆不及佛道。」
佛言:「以一天下樹枝及與鳥毛,作筆書佛經,樹枝鳥毛悉皆可盡,佛智不可盡;大如須彌山墨磨研,四海水[6]沾筆,須彌山墨、四海水皆可盡,佛智終不可盡。」五百梵天聞佛語,應時舉聲言:「善哉!審如佛所言。」於是五百梵天忽然不見。
爾時,難國王眷屬三百人,千二百[7]婇女,五百大臣,見佛變化,皆踊躍歡喜,悉發阿耨多羅[8]三藐三菩提心。時二千婆羅門即除鬚髮皆作比丘,應時悉得[9]羅漢道。萬二千尼揵應時悉解脫,中有得須陀洹道者,有得斯陀含道者,有得阿那含道者。國中[10]細民復有六萬四千人,皆信向佛法。即受五戒悉為優婆塞。
佛說經已,即與諸菩薩、阿羅漢俱現神足飛去。爾時,難國王及夫人、太子、群臣、人民,皆大歡喜,悉持頭著地,遙為佛作禮。
佛說三摩竭經
校注
[0843001] 吳【大】,吳世【宋】【元】 [0843002] 天竺【大】,〔-〕【宋】【元】【明】 [0843003] 謂【大】,用【宋】【元】【明】 [0843004] 運【大】,輦【宋】【元】【明】 [0843005] 求【大】,求索【宋】【元】【明】 [0843006] 視【大】,示【宋】【元】【明】 [0843007] 耶【大】,〔-〕【宋】【元】【明】 [0843008] 形【大】,〔-〕【宋】 [0843009] 太子【大】,太子俱【宋】【元】【明】 [0843010] 所【大】,〔-〕【宋】【元】【明】 [0844001] 以【大】*,已【宋】*【元】*【明】* [0844002] 雖日【大】,日雖【宋】【元】【明】 [0844003] 間【大】,聞【宋】 [0844004] 如【大】,知【宋】【元】【明】 [0844005] 至【大】,到【宋】【元】【明】 [0844006] 當【大】,〔-〕【宋】【元】【明】 [0844007] 政【大】,整【宋】【元】【明】 [0844008] 達【大】,繞【宋】【元】【明】 [0844009] 爾【大】,汝【宋】【元】【明】 [0844010] 鳳【大】,鳥鳳【宋】【元】【明】 [0844011] 座【大】,坐【宋】【元】【明】 [0844012] 今【大】,令【宋】 [0844013] 而王【大】,王而【宋】【元】【明】 [0845001] 針縫縷【大】,鍼縷縫【宋】【元】【明】 [0845002] 政【大】,正【宋】【元】【明】 [0845003] 從【大】,後【明】 [0845004] 匍匐而行【大】,〔-〕【宋】【元】【明】 [0845005] 中【大】,〔-〕【宋】【元】【明】 [0845006] 沾【大】,點【宋】【元】【明】 [0845007] 婇【大】,采【宋】【元】 [0845008] 三藐三菩提心【大】,三耶三菩心【宋】【元】【明】 [0845009] 羅漢【大】,阿羅漢【宋】【元】【明】 [0845010] 細【大】,人【宋】【元】【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 冊 No. 129 佛說三摩竭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二校,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