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水禪師語錄序
夫天地之人天地之事大概迥出乎大然自得之妙人傑地靈大抵人功之巧于天工乎奚謂精一三昧而[A1]已余素行儒行譾聞薄識無任為釋氏之奧竟不知海闊淵深拈推豎拂而為何事哉一日聞人傳焉此有禪師參証禪教之暇自江浙歸古邠眾信敦請駐錫瑞巖竟成一代祖庭因謁見師動止尊嚴顏恭語服余深契之方憶言之不虛道耳茲請語錄一閱恍似秋潭夜月全無半點渣滓亦如清更胡笳不墮五音曲調露舊時本來家風出乾坤新鮮手眼言言演不演之禪宗句句作無作之佛事驗病施方抽釘拔楔余不覺塵襟頓爽警心自信佛法果有旨而人執迷者也跽讀悲忻交感嘆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誠斯言矣噫嘻若不踏雪去焉知梅有香得聞開示妙在一門之超出也一貫之道將謂不際乎中天余蚊負蟻緣豈堪布鼓雷門雖然琴瑟箜篌既逢妙指林木池沼皆演法音庶幾乎德不孤必有鄰何故相逢須向機前鑑[A2]已到方知格外玄。
康熙丁卯歲春王上元日拔貢趙運熙頓首拜撰
洗心水禪師語錄序
昔在混沌,清氣未升,濁氣未沉,五色未分,遊神未靈。中有其物,冥冥而性存,謂之太始,乃元胎之母也。其數為一,一為太極,乃森羅萬象之主,是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時得一以行,物得一以生,人得一以靈。靈之為言也,萃參天兩地之精華,五行四象之微奧,六爻八卦,從無一毫遺漏,在賢不增,在愚不減,豈非人生本來面目乎。何古之為黃為帝為王,僅得之羲黃堯舜禹湯文武也哉。所為性覺妙明要惟本覺明妙,而聖賢婆心與道教而俱起也。三代而還,世衰道微,然有孔子至聖生於其際,不難教聾聵化愚頑。柰生不逢時,道大莫容,兼以楊墨塞路,退而懼作春秋十六字之心傳,僅存之鄒魯布衣間矣。雖其後祥光有現,其如聖人生而未出焉,何也。甚矣,秦火一焚,性命淵源蕩然掃地。歷代先儒雖有論說,非謬則僻,如楊子之太玄羲之之龍蛇,沈宋之應制猶之縱皮毛[A3]已。由漢唐而至於梁武之時,西來達磨有直指人心見性之一宗,大有發明乎。元始之旨,時人鮮不以異端譏之,安保美珠不混於魚目乎。竟有置自有之寶,徒索榮貴於楮墨誦讀中,一時得其揣摩,自謂風雲聚會,高車四馬,清塵除道。人咸爭[A4]羨曰:此大丈夫之所為也。余獨曰否,大丈夫者,天不能蓋,地不能載,矯矯乎,出諸萬物之上。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其於我生之初,不染一塵,不隔一線,此之謂大丈夫。余是求之三秦,卒未一覯焉。近聞馬九有一和尚,人言捨家資而不貪,棄佳冶而不戀,矢願出世落髮,秉戒於北,受法得悟於南禪,遊至此穿崖作洞修證因果。誠得雞育鳳凰馬產麒麟之祥,因號瑞巖禪師,永邠紳衿黎庶咸宗仰焉。余故就謁,容貌端嚴,門風峻峭,舉動威儀實具四八妙相,豎拂杖喝無非西來大意允矣,當世之指南也。余故傾心教下。師以平生語錄示余,余乃三復閱之,如玄門之金丹,釋氏之圓覺,儒家之太極,一以貫之矣。稽其宗派,雖嗣臨濟,而全體大用,若雲門之北斗藏身,曹洞之君臣道合,溈仰之父子一家,法眼之曹源一滴,靡不左宜右有諸子百家。其泰山撮土,大海滴勺也,[A5]已豈非一時之大丈夫得其本來全面目至是乎。況其行腳與佛祖同願,於是乘不分上下,根不聞鈍敏,皆欲提登彼岸而後[A6]已。其如智慧,為父方便,為母法喜,為妻者同耶異耶。大祗因病施藥,等身裁衣。倘非有悟於雞寒上樹,鴨寒下水,終不能明其教之異同者矣。余是泳游其普惠,亦惟洗頭於長江[A7]已耳,親切乎,痛癢亦惟揩背於桑榆[A8]已耳。庶幾乎折花聞香,擔水帶月,瞻雲拜恩也。雖然說食未必能飽,畫餅焉能充饑,余故下愚惷頑經秋蒲柳,鮮不為鏡花水月也幾希。
康熙歲次丙寅年月應三陽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王吉相頓首拜撰
洗心水禪師語錄目錄
- 序一
- 序二
- 上堂
- 小參
- 示眾
- 拈古
- 頌古
- 法派
- 偈
- 牧牛頌
- 山居
- 雜詠
- 贊
- 自題
- 機緣
- 佛事
- 書問
- 行實
- 附瑞巖碑記
- 附瑞巖訪記
- 後跋
洗心水禪師語錄卷一
康熙乙亥秋九月原任衢協等處地方副總兵左都督楊公宗道左都督管鎮標右營遊擊事劉公伯玉新建香山香巖寺請師住持於十月之望率眾紳衿檀信供水陸結制上堂拈香云此瓣香煙籠太虛四十九年雕琢酬價無憑氣裹塵沙八千餘次往來收藏有自爇向爐中供養始祖釋迦牟尼文佛復拈香云此瓣香高而無上四海觀瞻厚而難比八方仰賴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歲萬萬歲滿朝文武闔國公卿次拈香云此瓣香風雪弗凋春秋不涉恒為佛法金湯永作封疆柱石奉為當道宰官現前檀越次拈香云此瓣香空王殿裡少分相應香巖堂前和盤托出數十年徹骨冰寒四威儀尋復得失供養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世本師象林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A9]斂衣就座維那白椎竟都督楊公問修善之人不上天堂作惡之人不下地獄意旨如何師云無鬚鎖子兩頭搖公曰弟子不會師云劄問如何是香巖境師云野色薰青草瀾光灩碧桃進曰如何是香巖人師云安居忘歲月適意在煙霞乃云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頭不捨一法所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乃楊劉二護法善誘十方檀越修設水陸道場七永日夜本寺緇流披演妙法諸山碩德奏闡元音凡聖混融於無我室內人天交接於不二門中焚檀燒燭設饌營齋供養諸佛賢聖天地神祗若幽若顯情與無情不昧真常均霑法利四方消兵革之憂萬民享耕蠶之樂咸居仁壽共處昇平雖然如是早[A10]已為蛇添足汝等諸人還有識得主人翁底麼若還識得處處無非個事頭頭總是覺場冬去春來著衣喫飯未曾移易絲毫若也未識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妒君福上堂問撥草瞻風惟圖見性且道性在什麼處師云逼塞虛空進云既明真性方脫生死眼光落地時作麼生脫師云踏碎秤錘龜毛補進云既脫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離向什麼處去師云善行沒轍跡乃拈拄杖卓一卓云者木上座反著草鞋倒披袈裟赤手空拳瓜州城裡賣瓜汝等諸人還會麼復卓一卓下座。
歲旦上堂問舊年佛法[A11]已過去斬新的旨請師宣師云春王正月一進云恁麼則桃符起舞爆竹謳歌去也師云快乃云今朝大年初一對聯門神貼畢古塚兩個石人斜戴襆頭向日。
上堂新秋煙霧鎖蒼苔石女殷勤撥不開夜半烏藤盡吞卻燈籠露柱笑盈腮大眾且道笑個什麼良久云不許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
上堂問如何是正法眼師云爛草鞋進云意旨如何師云著不得乃云放行則瓦礫生光把住則真金失色顧視左右云且道放行好把住好直饒向者裏見得親切前面更有最高峰。
上堂三世諸佛六代祖師天下老和尚是什麼物良久云龍頭蛇尾。
緇素慶師誕辰請上堂問和尚今日生一切眾生那日死師云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進云恁麼則東海重添五位福南山更上一枝籌師云讚歎太煞乃云臘月二十五一曲超今古鎮州大蘿蔔生長在深土古德與麼大似看孔著楔香巖今日不惜眉毛和麩糶麵也要諸人仔細檢點臘月二十五勘破主中主三眼戴角兔咬殺玄沙虎靠拄杖下座。
上堂以拄杖向空劃此[十○]相云者個消息如崩雷烈石電卷星飛眨眼錯過若是靈利衲僧向未舉已前領略一任橫三豎四如風吹水自然成紋顧視左右云還有與麼人麼一僧纔出師云劍去久矣汝方刻舟僧擬議師便打。
上堂一不做二不休殺賊須要親下手眾中有下得手底麼良久云海門東畔看。
康熙癸酉中秋日中衛紳衿請住華嚴寺佛成道日結制上堂拈香畢問世尊睹明星悟道未審悟個什麼師云鼻孔裡薦取進云畢竟意旨如何師云紙撚無油乃云伸出無相手撥轉正法輪舉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喝起嘉州大象坐斷黃河之水牽來[A12]陝府鐵牛吞盡蘭岫之雲嚇得山門倒拖佛殿寶塔橫駕虛空三教聖人各顯長處老子清淨無為仲尼仁義忠信瞿曇常樂我淨山僧到者裡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佩無我印開不二門權衡佛祖龜鑑宗乘放開則大野風行把住則碧天星落曲鉤釣蝦蟆直鉤釣獰龍顧鑑嚬呻屈為中下閉門打睡接上上機雖然如是豎拂子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
復舉世尊夜睹明星悟道乃云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師云世尊悟處諦當見處分明美則美矣善則未善仔細檢點將來未免好肉剜瘡卓拄杖下座。
上堂以拄杖作吹笛勢云還聞麼知音不用頻頻舉達者應須暗裏驚便下座。
端陽上堂蒲劍斬妖艾虎吞怪爪牙鋒利須彌納敗還有不納敗底麼靠拄杖云韓信臨朝底。
上堂若有佛法商量入地獄如箭射若無佛法商量亦入地獄如箭射因甚如是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康熙甲戌元宵日闔城紳衿請住觀音寺上堂拈香畢問新年佛法即不問元宵佳節時如何師云山僧舌頭短僧擬議師便打乃云今朝元宵佳節慶讚雲門矢橛為伊徹地通天與人抽釘拔楔分開雪裡之霜辯出煤中之墨無孔鐵笛橫吹有聲氈板漫拍拈起兔角弓射出虛空血然著萬盞花燈高懸千家明月大眾還知元宵境麼壓地樓臺春富貴揭天歌舞夜風流。
上堂雲門手中扇子[A13]刺破帝釋肚腸翻身觸碎虛空至今無人修補咄發機須是千鈞弩。
上堂喚作如如早是錯不喚作如如亦是錯且道喚作甚麼對面不相識。
浴佛上堂揮拂子云樹上烏龜催夜雨江邊木馬逐薰風現成公案無人會獨有虛空暗點胸今日是瞿曇降誕之辰天下叢林用五分香湯驀頭澆灌大作一場勝事山僧者裡卻不恁麼復揮拂子云拂開晴空髑髏穿透杲日鼻孔擲拂子下座。
康熙甲戌年七月十五日鎮靖堡檀護等請住寶慶寺建盂蘭道場上堂問如何是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師云天迥月增彩進云如何是大事[A14]已明亦如喪考妣師云風涼露漸繁居士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云常憶江南三月裡鷓鴣啼處百花香問如何是唯心淨土師云水和明月一天秋僧擬議師打退乃云商風瑟瑟遶林寒沒腳猢猻上竹竿十丈龜毛繫日影一雙兔角擊空瘢啞人得夢向聾說說道今朝是盂蘭驀顧左右云逢人不得錯舉曳拄杖下座。
冬至上堂群陰剝盡江村漁父罷釣長河結萬里之冰一陽初回堂中衲子打坐一日添一線之功惟有者個不增不減弗陰弗陽無夏無冬無寒無暑不被萬物所轉不逐四時之凋眾中有識得者個底不妨出來露個消息脫或未然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
靈州緇素請鎮河塔上堂乃揮拂子云植綠竹於浮屠頂上不圖噉筍且得日引清風啟紅爐於大海波濤不圖煉金且得點鎔片雪種黑豆於破沙盆內不圖合醬且得餧驢餧馬鑿池沼於萬仞峰頭不圖洗天且要池成月現垂隻手於鬧市場中不圖和光混俗且要打鳳羅龍今乃高玄二老宿本州禪衲率領一鎮兩河諸大檀越建寶塔於河側裝金像於塔中誠修香剎信立梵宮永作人天之路恒為施利之門作千古之標榜為萬年之模範山僧到來不惟錦上鋪花且要佛頭著糞聊借龜毛拂子[A15]縛起沒底虛空管取缽盂豹變拄杖龍吟衲僧飽足觀光檀那功歸有地現前大眾還有深明此意者麼良久云任大也須從地起更高爭柰有天何。
守府李公應龍同眾檀衲請上堂崖前石虎趁泥牛踏斷黃河水逆流竹杖芒鞋齊喝彩倒騎鐵馬上高樓惹得虛空奮怒衝開北斗咽喉吐雲霧布九州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觸著三十三天帝釋鼻孔乃噴嚏一聲云今日有尊客至連卓拄杖下座。
都督楊公為弟驍騎將軍掩壙請上堂萬派朝宗千山拱翠無陰陽佳城天然祥瑞秋結子於磨盤夏開花於碓觜長菩提之靈苗發般若之妙慧巍巍乎超群蕩蕩乎拔萃此是大護法本有底一段光明永劫不曾欠少山僧到來無物堪贈信手拈出死貓頭當下莫嫌沒滋味雖然如是且如何是他端的受用處長年占斷白雲鄉逼塞虛空無朕跡。
康熙癸亥九月望日古邠眾檀護請住皇澗寺小參大凡參學人頂門須具金剛正眼將古今千經萬論一覷覷破一切不受人瞞到者裡將大地為把子拈須彌作聖箭射無不中橫拈豎用無不自由雖然如是驚人句穿楊手不是臨時學得來。
小參昨夜三更二點毛頭星輥入方丈報道四海水窮山盡渴殺魚龍無數是人只在暖室熱榻饑餐困眠焉知有與麼事山僧莫能秪對在汝等分上又作麼生遂卓拄杖云參。
小參靈山話月曹溪指月直下會得眼中著楔。
康熙甲子瓜月永壽馬九村馬公一貴同眾護檀請住瑞巖小參向上關頭舉步踏著諸佛密語開口道著汝等諸人健行闊步東語西話且道還有自瞞分也無卓拄杖云漢高大王。
小參諸方教人參禪打坐大似守株待兔聞經聽法亦似取蜜燒蜂成佛成祖舌頭裏覓骨作聖作賢明眼人落井瑞巖者裡守一坵壑種田博飯喫來者個個有分設欲追步高峰未免狼頭戴角何故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
辭眾小參問諸檀護衛法之誠留念之切未審和尚固辭為何師云收拾絲綸歸舊隱碧潭深處再垂鉤進云聞和尚隱山天下名山最多且道隱那個山師打云彼此住山人何必下註腳乃云赤手提持數十秋干戈林裡展良謀銅頭鐵額都驚怕外道天魔也害愁十聖三賢齊抹卻佛名祖號不容留冷地思量俱是錯退鼓而今打未休顧視左右云眾中還有為山僧移身換步者麼如無看山僧自逞神用去也拽拄杖便行。
示眾乾矢橛一出一入穿破諸人髑髏汝等因甚不覺眾擬議以拄杖趁散。
示眾諸佛出世無法與人秪是抽釘拔楔香巖今日為人添釘著楔何故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示眾雲中木馬火邊遊石女通身白汗流如今臥在無影樹天不管兮地不收喝一喝下座。
示眾卓拄杖云昨夜三更南天台與北五臺鬥打不休拄杖子忍俊不禁各與二十棒趁退了也汝等諸人作麼生會眾擬議以拄杖打散歸方丈。
拈古
南院啐啄同時
拈云南院照用全彰崩雷裂石者僧弄影自塗若不遇人點破幾乎昧珠風穴雖則末後證明且道是肯伊不肯伊。
溈山問年窮歲盡
拈云仰山香嚴恁麼施設盡是與蛇畫足惜乎溈山不能勦絕若是山僧待伊近前叉手劈脊便棒免使後人向這裡妄生節目。
僧問玄沙如何是學人自[A16]己
拈云玄沙有打破虛空底鉗鎚這僧無補綴陰陽底針線何故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玄沙虎
拈云天龍露獅子之爪牙玄沙縱象王之威猛雪竇驀劄相呈拍拍是令卓拄杖云妙舞不須誇遍拍三台須是大家催。
米胡遣僧問仰山悟即不無爭柰落第二頭
拈云大冶紅爐烹凡煆聖非二老不能若論向上一著猶未夢見在。
大隨庵前龜
拈云者僧將成九仞之山欠進一簣之土大隨善施定亂之謀且無出身之路何也殺人須是殺人刀活人須用活人劍。
黃檗普請
拈云南泉有龍驤虎驟之機黃檗有玉振金聲之作仔細檢點將來要且非為好手若是香巖則不然待伊道王老師聻劈面便掌大丈夫漢捋虎鬚不為分外。
溈山入山作務
拈云百丈有陷虎之機溈山有函蓋之句檢點將來未免父子互相鈍置。
普化臨濟堂前喫生菜
拈云臨濟言中有響普化善赴來機雖然如是大似弄巧成拙。
九峰不肯首座
拈云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且道九峰夢見也未。
臨濟參龍光
拈云臨濟單刀直入奪角衝鋒龍光善列長蛇收放自在檢點將來猶欠作家香巖即不然待伊道不展鋒鋩如何得勝山僧今日打退鼓。
頌古
世尊初生
女子出定
世尊睹星
殃崛救產難
世尊拈花
黃山谷聞木樨花
德山托缽
破沙盆
洞山麻三斤
首山新婦騎驢阿家牽
黃檗普請
門外雨滴聲
溈山入山作務
雲門矢橛
米胡遣僧問仰山悟即不無爭柰落第二頭
普化臨濟堂前喫生菜
大隨菴前龜
臨濟參龍光
盧陵米價
高峰枕子
僧問歸宗如何是佛宗曰即汝便是
杖林山下竹筋鞭
圓悟在五祖契悟
首山在風穴擔荷大法
興化在大覺吃棒
臨濟三頓棒
黃檗吐舌
幻老人在笑祖拋鞋因緣
密祖銅棺山悟道
法派
偈
與闍章仇居士
與成拙雲維那
與效癡慧悅眾
與破浪清侍者
與寒峰雪侍者
示清虛李道人
示省拙禪人
示內閣德護法
示玉台朱居士
示寧還孔居士
示巨卿韓居士
示真一劉文學
示德山楊居士
示永禎李居士
示斑若馬相公
示童生龐瑞芝
示定宇楊文學
示次君楊居士
示騰還馬居士
示子貞仇居士
示文煥張道人
次普明禪師牧牛頌韻
未牧
初調
受制
迴首
馴伏
無礙
任運
相忘
獨照
雙泯
山居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9 香巖洗心水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