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詮釋
緒言
本經為積聚般若的心要。如人之心臟。故曰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經者,貫穿法相,攝持所化,如經之於緯也。過去已有數譯。一秦羅什譯。二唐玄奘譯。三唐利言譯。四唐法月譯。五宋施護譯。以上五譯,收入藏經者有三。大藏般若部有什奘二譯。阿含部雜經中有施護譯。什奘二譯專取說法正文。施譯兼詳法會始末。奘譯不同於什譯者。即無,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五句。及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四句。施譯與什奘譯不同者,除有序分流通分外。度一切苦厄句,不在觀見五蘊自性皆空,句下。而在,是無等等明,句下。本詮釋係依余師貢噶呼圖克圖三十七年於上海依據藏文所譯之本。除同施譯有序分流通分外。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句下。亦無度一切苦厄句。查前清康熙時,亦有藏文譯本。文句均同本譯。惟如是我聞前,無讚頌及梵華對照經名。茲將羅什,玄奘,施護.,及前清譯本一並刊列。藉資印證。夫譯經各有宗尚。全譯節譯。文詞雖有不同。意義並無差別。祗要依教奉行。任持何本。皆可同到彼岸也。貢噶呼圖克圖,於前清光緒十九年癸巳九月十五日寅時生於西康木仰郭窪喀扎拏家。天氣清朗。祥瑞迭現。為人所共見。時西藏拉薩噶馬巴大師十五代一切智自在王名喀切多傑者。由智眼觀察,知為觀音化身的雪山喇嘛扎白拔(意為功德稱)轉世。囑其父成列(意為事業)命名為噶馬却幾孫格。(意為說法獅子)嗣貢噶寺大眾欲證他的轉世是否確實。將功德稱在日,喜用的經籍手珠鈴杵等,真假同樣兩份,命他辨別。毫無錯誤。於是確認為功德稱轉生。越三年迎入寺內登位。五歲學經。十八歲西進得格八綁寺。(意謂功德聚)受沙彌戒。二十四歲受比丘近圓戒。嗣受大乘菩薩戒。兩赴拉薩,受諸大德灌頂傳經。精通顯密。先於八綁寺大修持殿中坐靜三年一月半。後回雪山茅蓬,隨緣坐靜八九年。在康藏宏法利生。感化極廣。民國二十四年,菩提學會承普佑法師諾那呼圖克圖咐囑,與內地各界勸請宏法。數度蒞臨。所有成都,重慶、昆明、長沙、南昌、杭州、南京、北平、上海、廬山、莫干山等地。皆為上師宏法道場。并數上廬山,為蓮師殿及普佑上師塔廟裝臟開光及開演密法。慈悲喜捨。有求必應。三十六年一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冊封為輔教廣覺禪師。今年壬辰六十歲。卓錫西康貢噶寺。余三十九年庚寅冬在香港開講心經。係依玄奘譯本。因度一切苦厄下,逕呼舍利子,告以色不異空。無問而答。學者頗有質疑。當時即據本譯解釋。此次來台,重講心經。因即依本譯演述焉。屈映光撰
新譯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詮釋
梵言 拔噶瓦得巴喇加巴喇蜜答啥達鴉
華言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爾時薄伽梵入觀照深妙品三昧。
是時復有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觀照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
【釋名】 聖觀自在,亦稱聖觀音。無千手等的異相。故但稱聖觀音。菩薩摩訶薩,菩薩,亦稱菩提薩埵。大般若經,菩提不生。薩埵非有。是菩薩於大有情中定為上首。以是緣故。故復名摩訶薩。般若,譯曰智慧。於六度為尊,為導,為無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譬如轉輪聖王,若無輪寶,不得名為轉輪聖王。五波羅蜜亦如是。若離般若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觀照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故能照見五蘊皆自性空。波羅蜜多,譯為到彼岸。深妙行,甚深微妙之行。即深妙之禪定。五蘊即下文色受想行識。色即見到的色相。受即印上腦筋。想即發生幻想。行即追求造作。識即造成現業。
【詮義】 謂當世尊入觀照深妙品三昧的時候。復有一位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觀照智慧到彼岸深妙行。照見五蘊皆無有自性。就是說智慧到了彼岸以後。他的覺照周徧圓滿。五蘊本體即與真如本體無有分別了。
於是壽命具足舍利子,承佛神力。白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修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者。作何修習。
【釋名】 壽命具足,一期為壽。連續曰命。一期連持,息風不斷,名為壽命具足。一期,一生也。舍利,鶖鳥名。即百舌鳥。舍利子的母親名舍利。舍利子辯才無礙。故即稱為舍利子。善男子,佛稱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聞法也。
【詮義】 這個時候,在座的舍利子,欲使當時及未來的善信,知道修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的妙法。承佛神力。向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白言。你現在觀照深妙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若善男子有欲修這樣的深妙行,應如何修習呢。
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壽命具足舍利子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樂修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者。應作是觀。應以五蘊亦從自性空真實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如是空。
【釋名】 五蘊亦從自性空真實觀。謂不要看五蘊有自性。應亦同真如自性空真實觀。因為色含情世界,器世界。智慧到彼岸時。照見情世界皆有佛性。器世界都是宮殿。故所變礙的色,領納的受,取相的想,遷流造作的行,了別的識,皆即是空。皆不異空。
【詮義】 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舍利子言。善男子,善女人,若樂修深妙行,皆可照見五蘊皆自性空的。但應該以五蘊亦從自性真實空觀。何以故。炊沙不能成飯。榨沙不能得油。五蘊所以能照見皆自性空者。因原來與般若真空無二無別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如是空。
舍利子,以是諸法皆空而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無離垢,無減,無增。
【釋名】 諸法即五蘊諸法。空而無相即真如實相。非五蘊滅真空現。因即蘊即空而真空現則五蘊亦變成真空。所以諸法皆空而無相。因復呼舍利子之名,進一層告之。
【詮義】 舍利子。你要知道。色就是一切的幻色。空乃是般若的真空。總諸色相,叫他為色。總諸心法,叫他為受想行識。皆空而無相的。不生的。不滅的。無垢的。亦無離垢的。無減的。亦無增的。
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及無意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釋名】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名叫十二處。根塵相對,而有六識,合叫十八界。根以生識為義。塵以染污情識為義。根塵和合,識生其中。世尊為迷色不迷心人說十二處法。為色心俱迷人說十八界法。連為迷心不迷色人說五蘊法,叫做三科法門。十二因緣,緣覺所修。大般若經,佛告舍利子。如無所有。如是而有。若於如是無所有法不能了達。說為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一曰無明……過去世之煩惱───────────┐ ├二曰行………過去世之善惡行為─────────┴過去所做之因 ├三曰識………依過去世之因入胎之一念(初託母胎)┐ ├四曰名色……胎中生諸根形(託胎後) │ ├五曰六入……胎中所成六根(於胎中) ├現在所受之果 十二因緣┼六曰觸………出胎時之觸境(出胎) │ ├七曰受………領受現前塵境(出胎以後)─────┘ ├八曰愛………貪愛(將至成人)─────────┐ ├九曰取………取著(成人以後) ├現在所受之因 ├十曰有………有愛取之感生後有之業(成人以後)─┘ ├十一曰生……依現在之業受未來五蘊之身─────┐ └十二曰老死…未來之身既老且死─────────┴未來當受之果
十二因緣還滅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苦集滅道,名為四諦。聲聞所修。以苦作受報的苦解。集作招果的因解。滅作寂滅的樂解。道作修持的法解。即知苦,斷集,修道,證滅的意思。智有三種。大般若經,一切智者,謂共聲聞及獨覺智。道相智者,謂共菩薩摩訶薩智。一切相智者,謂諸如來應正等覺不共妙智。了達諸法空相後。無智可證。無果可得。自亦無不得。
【詮義】 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復呼舍利子的名而告之曰。你要知道。般若空性中,沒有色的。沒有受的。沒有想的。沒有行的。沒有識的。沒有眼的。沒有耳的。沒有鼻的。沒有舌的。沒有身的。沒有意的。沒有色的。沒有聲的。沒有香的。沒有味的。沒有觸的。沒有法的。沒有眼界及沒有意界,並沒有意識界的。沒有無明。亦沒有無明盡的。並且沒有老死。亦沒有老死盡的。沒有苦集滅道的。沒有智。沒有得。亦沒有不得。
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埵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罣礙,故無恐怖,遠離顛倒,究竟大涅槃。三時安住諸佛。亦依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與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爹雅他。嗡噶得噶得。巴喇噶得。巴喇桑噶得。菩提娑哈。
【釋名】 心有心王心所的分別。總了別所對的境。叫做心王。對境而起貪瞋等情。叫做心所。智慧到了彼岸。心與諸佛一體。有何罣礙。涅槃即諸法的空理。本無可說。如來方便說為無生。或說無滅。或說寂靜。或說涅槃。有大乘涅槃,小乘涅槃的分別。小乘的涅槃,滅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來涅槃。小乘的涅槃,惟斷界內分段生死而止。大乘的涅槃,並斷界外變易生死。小乘的涅槃,無身無智,故不具眾德。大乘的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的德。三時安住諸佛,過去世的佛為迦葉諸佛。現在世的佛為釋迦牟尼佛。未來世的佛為彌勒諸佛。安住者心期待於某一點,確乎不動的意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譯云無。耨多羅譯云上。三譯云正。藐譯云等。菩提譯云覺。合起來講。即無上正等正覺。言三世諸佛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成佛。無上言性統一切。正等言無偏虧無高下。正覺言性覺圓明普照。二乘雖各有等覺。却非究竟。因只能自利故。菩薩雖自利利他,未有究竟圓滿。均不能稱為無上正等正覺。大明謂放大光明。破眾生昏闇。無上謂無有過於此者。無等與等,一切無可譬類,亦無過上,叫無等。唯佛佛自等,叫無與等。依禪定發秘密語。有不測的神驗。叫作咒。意謂總持。乃是一經的精華。依法不譯不解。但能虔心受持。其功德與奉誦全經等。除一切苦厄,謂成一切圓通。大般若經,苦惱聚是蘊相。生長門是處相。多毒害是界相。能惠捨,無熱惱,不忿恚,不可屈,無散亂,無執著,是六度波羅蜜相。不虛妄是四聖諦相。自開悟是獨覺菩提相。能辦大事是一切菩薩摩訶薩相。無所有是內空等相。能觀照是五眼相。遍攝持是一切陀羅門相。現正等覺是一切智相。極善通達是道相智相。現等別覺是一切相智相。如來均如實覺為無相。故說如來應正等覺。智見無礙。無與等者。
【詮義】 復呼舍利子的名這樣說。所以菩薩因沒有要得什麼的心。故能依般若波羅蜜多。心毫沒有什麼罣礙。故沒有什麼恐怖。能够遠離顛顛倒倒。究竟大解脫。即是三世安住諸佛,亦依智慧到彼岸。得無上正等正覺。是故應知智慧到彼岸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與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實不虛的緣故。說智慧到彼岸咒。
爹雅他。嗡噶得噶得。巴喇噶得。巴喇桑噶得。菩提娑哈。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習深妙般若波羅蜜多。
【詮義】 舍利子,菩薩大菩薩,應這樣子修習甚深微妙的智慧到彼岸啊。
於是薄伽梵從三昧起。告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復云善哉善哉。善男子,是乃如是。是誠如是。如汝所說深妙般若波羅蜜多,作是修習。一切如來,亦皆隨喜。薄伽梵作是語已。壽命具足舍利子,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暨諸眷屬,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世間,皆大歡喜。宣讚佛旨。
【釋名】 一切如來,放光般若,諸如來常不動搖。不生者是如來。真際者則如來。虛空者則如來。真諦者則如來。無為者則如來。滅盡者則如來。如來者,不離是法。此諸法者,則是如來之如。隨喜謂隨他修善,喜他得成。諸眷屬,眷屬有三。一內眷屬。二外眷屬。三大眷屬。諸眷屬一切俱在的意思。阿修羅,譯曰非天。其果報勝天而非天。常與帝釋戰門。合天人為三善道。乾闥婆,譯曰香神。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資陰身。他的陰身亦出香。奉侍帝釋而司奏伎樂。
【詮義】 這時世尊從定中起。告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很好。重說很好很好。善男子,是這樣的。是實在這樣的。如你剛才所說,甚深微妙智慧到彼岸,作這樣修習。一切如來亦都隨喜的。世尊說這話後。在座的舍利子,觀自在,及一切的眷屬,天啊,人啊,阿修羅啊、並乾闥婆與一切世間。皆大歡喜。宣讚世尊的旨意。
附錄 心經諸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
竭帝竭帝 波羅竭帝 波羅僧竭帝 菩提僧莎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圍遶。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自性皆空。爾時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樂欲脩學者。當云何學。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諦聽。為汝宣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當觀五蘊自性皆空。何名五蘊自性空耶。所謂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眼識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所得。亦無無得。舍利子,由是無得故。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罣礙。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所有三世諸佛,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廣大明。是無上明。是無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惱。是即真實無虛妄法。諸修學者,當如是學。我今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大明曰。
怛𭔞(寧也切)他(引)(一)唵(引)誐帝(引)誐帝(引)(二)播(引)囉誐帝(引)(三)播(引)囉僧誐帝(引)(四)冒提莎(引)賀(引)(五)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佛說是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并諸苾芻,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內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大菩薩眾俱。爾時薄伽梵,入觀照深妙法品三[A1]昧。是時復有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觀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於是壽命具足舍利子,承佛神力。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修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者。作何修習。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壽命具足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樂脩般若波羅蜜多深妙行者。應作是觀。應以五蘊亦從自性空真實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如是空。舍利子,以是諸法皆空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不離垢。不減不增。舍利子,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及無意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埵,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罣礙。故無恐怖。遠離顛倒。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是除一切苦咒。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怛旨他。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訶。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相應如是修習,深妙般若波羅蜜多。於是薄伽梵從三昧起。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復云善哉善哉。善男子,是乃如是。是誠如是。如汝所說深妙般若波羅蜜多。作是修習。一切如來,亦應隨喜。薄伽梵作是語已。壽命具足舍利子,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及諸眷屬天人,阿修羅,乾達婆,一切世間,皆大歡喜。宣讚佛旨。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7 冊 No. 22 新譯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詮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釋名】 如是,指這部經言。我聞,結集經論者謂他親耳聞佛說的。一時,結集經論者對於某一部經講竟,總叫一時。薄伽梵,譯稱世尊。王舍城,在中印度摩伽陀國。靈鷲山,圍王舍城五大山的第一山。比丘,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又名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於法。故不能稱比丘。大比丘,乃比丘之德高年長者。並雖迹示比丘而行菩薩道者。大菩薩,大為大心。菩薩譯為覺有情。乃大心菩薩自利利他者。爾時,這個時候。觀照,謂以智慧照事理。深妙,甚深微妙的意思。三昧,亦曰三摩提。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一切禪定攝心,均名為三摩提。
【詮義】 謂這部心經,是我親耳聞佛說的。有一時候,世尊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大比丘眾大菩薩眾俱在一處。這時世尊入觀照深妙品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