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辨法義大乘經
Āryadharmārthavibhaṅganāmamahāyānasūtra
འཕགས་པ་ཆོས་དང་དོན་རྣམ་པར་འབྱེད་པ་ཞེས་བྱ་བ་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題解
本經有兩項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授記:釋迦牟尼佛講述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個叫做「華源」的世界裡,有一尊佛叫做「華生」。華生佛向得勝王及其眷屬作了開示,並授記寶源王子將會成佛,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而當時的寶源王子則是現在的觀自在菩薩。另一主題是華生如來所開示的教法:五蘊不堅無實,然而凡夫卻執著五蘊為堅實,並執著四種顛倒想——即視五蘊為恆常、可愛、潔淨、真實,因此受苦。
與本經授記主題類似的漢譯經文可參見《觀世音菩薩授記經》(CBETA, T12, no. 371)、《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CBETA, T12, no. 372)。
佛經語體
敬禮一切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
爾時,世尊告勝喜菩薩摩訶薩曰:
「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曰『華源』。彼世界地平如掌,富樂熾盛,五穀豐熟,安隱歡喜,人民眾多,具足充滿。善男子!華源世界有佛,號曰『華生如來.應供.正遍知』,彼佛今現住世,為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現在說法。
「善男子!華源世界有人王出世,為轉輪王,統領三千大千世界,名曰『得勝』。善男子!得勝王世[1],人民安樂,具行十善,於己妻室喜足而住。國人純修一乘,所謂:純修於大乘,修於上乘,修於勝乘,修於妙乘,修於最勝尊上、無上無上上、無上乘,修於無等乘,修於無等等乘,修於不思議乘,修於無量乘[2]。善男子!得勝王世[3],唯有大乘,尚不聞餘乘之名。
「善男子!得勝王有九萬九千后妃眷屬,眾妃不修餘乘,純屬大乘,晝夜一心希求於法、好樂於法。善男子!得勝王有一王后,名曰『寶德』,其為菩薩,殊妙可愛[4],正信佛、法[5]、僧,歸屬大乘,晝夜求法,好於法樂[6]。
「善男子!寶德王后坐於大獅子座[時],從彼懷中出生一子,天莊嚴具以為嚴飾,身著天衣,相好莊嚴,名曰『寶源』。甫一降生,即結跏趺,問其母曰:『母后!華生如來尚住世否?』
「爾時,寶德王后告其子曰:
『獨子!彼遍智、無上世間護、
令眾歡喜者,現住人天世。』
「爾時,寶源王子即白父母:『父王、母后!願來至此!應往華生如來.應供.正遍知所,於彼瞻視、頂禮、供養、承事,從彼聽法。何以故?父王、母后!彼[華生]如來於人天世間行諸難行[7]。
「『救護未脫者,能開盲者目,
於法極勇健,不動如須彌。』
「爾時,得勝王與寶德王后旋即抱兒,偕同后妃眷屬及與僕從,往詣世尊。至已,繞佛七匝,獻真珠瓔珞,價值百千。獻已,坐會眾中。
「善男子!爾時,寶源王子以神通力,飛騰虛空而住,去地七多羅樹,以寶雨、華雨、香雨普散、遍散,散於[8]華生世尊,散已,白世尊言:
「『導師已越渡,令眾脫苦河,
為瞻遍智尊,故我來詣此。
無上世間護,所示諸功德,
一切人天世,無有如汝者。
眾生墮惡習,隨轉貪瞋者,
先令入小乘,而後說大乘。
善巧具勇悲,能以法義者,
於法令生信[9],說法功德源。
諸法無生故,知其不堅實,
汝以悟法性,而行諸難行[10]。』
「寶源王子以此偈言讚歎世尊已,即作繞行,復坐其前。
「爾時,世尊視瞻十方,其目修廣如蓮華葉,知四眾之心與心所思,即告得勝王曰:
「『大王!彼五蘊者不堅無實,愚人凡夫卻作實想。大王!諸蘊者,色惡生臭,亦出膿血,如木、瓦礫[11]、亦如道路,不堅、不動[12],喜憂相雜,染愛鎖鏈交相連綴,煩惱熾盛,實應毀厭。[然諸凡愚,]於不堅實而作實想,於無常者而作常想,於不可愛作可愛想,於不潔淨作潔淨想,於不真實作真實想。大王!五蘊乃由自業所畫。大王!譬如孔雀尾具五色,彼非畫師所畫,亦非染色,乃彼自業所畫。大王!諸凡愚者,亦彼自業所畫,因緣相生。』
「爾時,無能勝自在菩薩摩訶薩於彼會中,從座而起,繞行世尊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十指掌,禮佛白言:
「『世尊!此諸蘊者,色惡生臭,亦出膿血,如木、瓦礫、牆壁、亦如道路,不堅、不動,愚迷凡夫卻作實想。彼等乃為顛倒,如盲似迷,陷於愚癡,覆於暗翳,眾見稠林之所遮蔽。世尊!此四法蘊[13],深如虛空。世尊!頗有眾生,得聞是經言說章句,生實信否?』
「華生世尊告[無能勝自在]菩薩摩訶薩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皆為淨諸眾生而出興於世,隨其所樂為眾說法,為愛逼者,能斷其愛,為苦迫者,能除其憂,知諸法無實如同虛空,能令眾生住於法性,是謂諸菩薩能淨眾生。』
「華生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說此眾生教法已,得勝王即攜其子、寶德王后,並偕后妃眷屬以及僕從,剃除鬚髮,於世尊前捨俗出家。
「爾時,世尊告會眾曰:『諸善男子!汝等且觀此幼王子!諸善男子!此善士已於九百九十萬俱胝那由他佛所植諸善根,一切生中演說佛法。此人[一切生中]恆作善士父。善士恆時成熟眾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善男子!我般涅槃後,此寶源王子即當作佛,坐眾寶莊嚴菩提樹下,證菩提時,號曰「普明高顯吉祥峯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14]」。彼世界名「眾寶普嚴[15]」,有無量聲聞眾。彼佛壽量九十六俱胝那由他劫。彼像法住世七百五十萬歲。』
「善男子!爾時,[華生世尊]說彼菩薩摩訶薩授記事時,八萬四千含生得無生法忍。善男子!時彼如來,豈異人乎?汝勿懷疑,莫作是觀。何以故?善男子!時華生如來者,即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是,於彼世界演說佛法。善男子!時彼寶源王子,豈異人乎?汝勿懷疑,勿造斯觀。何以故?善男子!時得勝王之子,即觀自在菩薩是,[華生]如來親自授記彼當作佛。」
爾時,彼會中之勝喜菩薩摩訶薩即向世尊合十指掌,而白世尊:「世尊!今此法門,眾生未植善根者,經耳尚難,何況若自書寫、若教人書、若受持、讀誦,或以鮮花、燒香、末香而作供養?」
爾時,世尊告勝喜菩薩摩訶薩曰:「善男子!若有眾生,承事恆河沙數諸佛世尊,乃得聞是經典。善男子!若有眾生,聞是法門不生懷疑,命終之後,當生極樂世界。善男子!在在處處,若人受持此經,此處即是所應禮敬。善男子!後世後時,若有女人受持、讀誦此法門,後當生極樂世界,是為最後女身[,更不復受],臨命終時,當能得見阿彌陀如來。」
世尊說是語已,勝喜菩薩摩訶薩與諸菩薩、比丘、一切會眾,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於世尊所說,稱揚讚歎。
聖辨法義大乘經
印度和尚勝友、施戒、主校譯師佛僧耶謝德翻譯、校訂、抉擇。
現代語體
敬禮一切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和大菩薩眾共會一處。
當時,世尊向勝喜菩薩摩訶薩說道:
「善男子!過往無數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個名為『華源』的世界。那個世界地面平坦如手掌,富足安樂,五穀豐收,和平幸福,人民眾多,充滿世界。善男子!華源世界的佛,名為『華生如來.應供.正遍知』,現在仍然住在世間,為四眾、天神、龍族、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和非人等眾生開示佛法。
「善男子!在華源世界中,曾有一位叫做『得勝』的人王降生,他是轉輪聖王,統治著三千大千世界。善男子!得勝王在位時期,人民生活安樂,遵從十善之行,對自己的妻室滿足歡喜。所有國民純修一乘。所謂一乘,指的是純修於大乘,修於上乘,修於勝乘,修於妙乘,修於最勝尊上、無上無上上、無上乘,修於無等乘,修於無等等乘,修於不思議乘,修於無量乘。善男子!在得勝王的時代,除了大乘教法,其他乘的名字並未傳開。
「善男子!得勝王有九萬九千位后妃眷屬,她們修持的並非其他乘教法,而是純粹奉行大乘佛法,日夜專注於追求佛法、喜好佛法。善男子!得勝王有一位王后,名叫『寶德』,她是一位菩薩,非常賢善美麗,正信佛、法、僧,歸屬大乘,日夜追求佛法,喜好佛法的樂趣。
「善男子!寶德王后坐在大獅子座上時,從她懷中誕生了一位王子,他的名字叫做『寶源』。他全身裝飾著天神的莊嚴,身著天衣,相好莊嚴。一降生,他就結跏趺坐,問母親說:『母后!華生如來現在還住在世間嗎?』
「當時,寶德王后對兒子說道:
『獨子!彼遍智、無上世間護、
令眾歡喜者,現住人天世。』
(『唯一的孩子啊!那位具有遍知智慧的、無上的世間守護者、令眾生感到歡喜的佛,現在正住在人天世間。』)
「當時,寶源王子即向父母說道:『父王、母后!請到這裡來!應該去見華生如來.應供.正遍知,向他瞻視、頂禮、供養、侍奉,並聆聽他的教法。為什麼呢?父王、母后!那位華生如來在人天世間行著一切難行的事業。
「『救護未脫者,能開盲者目,
於法極勇健,不動如須彌。』
(「『救護者(佛陀)能令未度脫者獲得解脫,開啟盲者的雙眼,在法上極其勇猛,像須彌山一般不可動搖。』)
「隨後,得勝王和寶德王后便抱著兒子,帶著后妃眷屬和僕從,前往拜見世尊。到達後,繞行世尊七周,獻上價值百千的珍珠瓔珞。獻供後,便坐在會眾之中。
「善男子!當時,寶源王子以神通威力,上升到虛空中,離地面七棵多羅樹高處,普遍散布珍寶雨、花雨、香雨,一再散落在華生世尊身上。散布之後,向世尊啟白:
「『導師已越渡,令眾脫苦河,
為瞻遍智尊,故我來詣此。
(「『導師您已經超越[有寂二邊],也能救眾生度越寬廣的苦河。
為了瞻仰具遍知智慧的您,我特來拜謁。)
無上世間護,所示諸功德,
一切人天世,無有如汝者。
(『無上的世間救護主,您顯示的諸多功德,
在人天世間中,無人能夠比擬。)
眾生墮惡習,隨轉貪瞋者,
先令入小乘,而後說大乘。
(『對於墮入惡劣習氣,生起貪瞋的眾生,
先令他們修習小乘,然後再說大乘法。)
善巧具勇悲,能以法義者,
於法令生信[17],說法功德源。
(『您善巧、勇猛,且具有大悲心,以法義令眾生對佛法生起信解,
因開示佛法,而成為功德的源泉。 )
諸法無生故,知其不堅實,
汝以悟法性,而行諸難行[18]。』
(『您了知諸法無生、非堅實,
您了悟法性,於是您行著難行的事業。』)
「寶源王子以這則偈言讚歎世尊,隨後繞行世尊,接著坐在他的面前。
「當時,世尊望向十方,他的眼睛開廣,如蓮花瓣一般。世尊知道四眾的心與想法,便向得勝王說道:
「『大王!五蘊是不堅實的,愚人凡夫卻把它們想作是堅實的。大王!諸蘊顏色醜惡、散發惡臭,流出膿血,就像木頭、瓦礫、道路一樣,它們是不堅實的、沒有搖動的、與喜悲相連的,被染愛的連環套索不斷串連,煩惱眾多,應當被人厭惡。[然而愚人凡夫]卻視不堅實的蘊為堅實,視無常為恆常,視醜陋為美好,視不潔淨為潔淨,視不真實為真實。大王!五蘊是由自己的業力所繪畫的。大王!就像孔雀尾羽具有五種色彩,那不是由畫師繪製的,也不是被染色的,而是由自己的業力形成的。大王!凡夫愚者也是如此,由自己的業力塑造,互為因緣相生。』
「當時,會眾中有一位無能勝自在菩薩摩訶薩,從座位上站起來,繞行世尊,隨後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躬身敬禮,雙手合十,對世尊說道:
「『世尊!這些蘊,顏色醜惡、散發惡臭,流出膿血,就像木頭、瓦礫、牆壁、道路一樣,不堅實、沒有搖動,但愚人凡夫卻視之為堅實,顛倒真假,就像盲人、迷惑之人,流陷在愚癡中,好似黑暗、朦朧、眼翳遮擋了一切,各種[錯誤]見解的茂密叢林遮天蔽日。世尊!這四法蘊非常深奧,像虛空一樣。世尊!是否有眾生,聽聞這部經典所言章句時,相信它是真實的?』
「華生世尊對無能勝自在菩薩摩訶薩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們降生世間,是為了淨化眾生,隨順眾生的信樂為其說法。為貪愛所困者,能斷除他們的貪愛;被痛苦所迫者,能解除他們的憂苦。菩薩摩訶薩們了知一切法無實,如同虛空一般,從而能讓眾生安住於法性。所謂菩薩眾能淨化眾生,就是這個含義。』
「華生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為眾生說完這教法後,得勝王帶著兒子和寶德王后,連同后妃和僕從,全部剃除鬚髮,在世尊座前出家。
「那時,世尊告訴會眾說:『善男子們!你們看這位年幼的王子!善男子們!這位善士已經在九百九十萬俱胝那由他位佛前種下善根,每一世中都在演說佛法。這一位(得勝王)在每一生中都是這位善士的父親。這位善士一直都在令眾生成熟,令他們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善男子們!在我般涅槃後,這位寶源王子將即刻成佛。他將坐在眾寶莊嚴的菩提樹下,證得菩提,名為「普明高顯吉祥峯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的世界名為「眾寶普嚴」,擁有無量聲聞眾。這位佛的壽命有九十六俱胝那由他劫。他的像法時代將住世七百五十萬年。』
「善男子!那時,[華生世尊]講說這位菩薩摩訶薩授記之事時,有八萬四千位有情眾生獲得了無生法忍。善男子!那時這位如來,你會認為他是別人,而對此產生疑惑、猶豫。不要這樣看待此事!為什麼?善男子!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在那個世界演說佛法。善男子!當時的寶源王子,哪裡是別人?不要懷疑,不要這樣看待。為什麼?善男子!這位得勝王的王子,就是觀自在菩薩,[華生]如來親自授記他即將成佛。」
那時,勝喜菩薩摩訶薩在會眾中合十指掌,對世尊說:「世尊!現在這個法門對於還未培植善根的眾生來說,就連聽聞都很困難,更不用說親自書寫、教他人書寫、受持、讀誦,以及獻上花朵,或熏香、香粉等香品作供養了吧?」
那時,世尊對勝喜菩薩摩訶薩說:「善男子!只有已經侍奉恆河沙數諸佛世尊的眾生,才能得聞這部經典。善男子!如果有眾生,聽聞這個法門而不生懷疑,那麼在他命終之後,將往生極樂世界。善男子!任何地方,若有人受持這部經典,此地都值得被禮敬。善男子!後世之中,若有女人受持、讀誦這個法門,命終後也將往生極樂世界,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生為女身,臨終之時,將能見到阿彌陀如來。」
世尊給予此般開示後,勝喜菩薩摩訶薩與眾位菩薩、比丘、所有會眾,以及各個世間的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咸皆稱揚讚歎世尊所言。
聖辨法義大乘經
印度和尚勝友、施戒、主校譯師佛僧耶謝德翻譯、校訂、抉擇。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