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緣起大乘經
Āryapratītyasamutpādanāmamahāyānasūtra
འཕགས་པ་རྟེན་ཅིང་འབྲེལ་པར་འབྱུང་བ་ཞེས་བྱ་བ་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題解
這部《聖緣起大乘經》是藉由觀自在菩薩請問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緣,世尊所給予的關於〈緣起偈〉殊勝性的開示。「緣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緣起偈〉所概括,據經典記載,優波底沙[1]就是因為從馬勝[2]比丘處聽到這個偈頌,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3]在本經中,這個〈緣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親自為觀自在菩薩宣說,並教導「此緣起者,即諸如來法身。何人見緣起,彼即見如來。」這一說法亦見於許多經典,比如《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汝等苾芻!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見佛。」(CBETA, T16, No. 0710)《佛說造塔功德經》:「若有眾生解了如是因緣之義,當知是人即為見佛。」(CBETA, T16, No. 0699)
〈緣起偈〉在漢譯經典中有各種不同的譯文,比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CBETA, T23, No. 1444)在藏譯印度論典中,引用這個偈頌時也有各種不同的譯文,比如龍樹所造《聖法界心髓註解》(Āryadharmadhātugarbhavivaraṇa/འཕགས་པ་ཆོས་ཀྱི་དབྱིངས་ཀྱི་སྙིང་པོའི་རྣམ་པར་འགྲེལ་པ།)。由此可見對梵文偈頌解讀方式的多樣性,甚至是梵文本身存在多種版本的可能性。因此,此次對〈緣起偈〉的新譯謹採取在傳統佛經文體中參考多種古漢譯後以更貼近古譯風格的方式呈現偈頌體,而在現代書面文體中則給出了更貼近藏梵文語法結構的散文體譯文。
另外,本經藏譯本在〈緣起偈〉前特別冠有梵文音譯,暗示其可被用作陀羅尼,故本譯文於彼處亦保留梵文音譯。德格本《甘珠爾》中,除經部(Toh212)外,本經亦收於其它兩處,分別見於事續部(Toh520)、陀羅尼集部(Toh980)。(圓滿法藏.佛典漢譯 編輯部)
佛經語文體版
敬禮一切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三十三天般荼劍婆羅石[4],與馬勝比丘等諸大聲聞、聖彌勒、聖觀自在、金剛手等菩薩摩訶薩俱。此諸菩薩,皆以無量功德寶而為莊嚴。復與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那羅延天、大自在天等諸天、天主帝釋天、乾闥婆王波遮旬俱。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5],右膝著於須彌山頂,向世尊處,合掌作禮,白世尊言:「世尊!此等諸天欲請造塔[6][之法],故來此會,彼等云何能生梵福[7]?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比於沙門、梵志及餘眾生、諸天、魔、梵及餘世間,云何增長多福?唯願世尊,為彼等說。」
爾時,世尊即說緣起偈:
「曳 達磨 醯睹般薄婆 醯噸 低商 多陀伽都 希阿婆達
低商 遮 瑜 尼盧達 醫凡婆地 摩訶室羅摩拏[8]
諸法從緣起,緣盡法亦滅,
如來大沙門,常作如是說。[9]
「觀自在!此緣起者,即諸如來法身。何人見緣起,彼即見如來。觀自在!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具足,於未有[塔]處,而能造塔,小至如菴摩羅果許,塔剎[10]則如針許、露盤[11]如末俱羅華[12]許,內置法界緣起偈,是人將生梵福。命終之後,當生梵世;於彼命終,當生淨居天[13],福分與彼諸天等無有異。」
世尊說是語已,諸聲聞、菩薩、一切眷屬,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於世尊所說,稱揚讚歎。
聖緣起大乘經
現代語體版
敬禮一切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三十三天般荼劍婆羅石,與馬勝比丘等眾多大聲聞、聖彌勒[菩薩]、聖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等無量功德寶所莊嚴的菩薩摩訶薩,還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那羅延天、大自在天等諸天,以及天主帝釋天、乾闥婆王波遮旬等共會一處。
當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從座位起身,袒露右邊的肩膀,將右膝抵於須彌山頂,朝世尊所在處合掌作禮,接著向世尊問道:「世尊!此等天眾意欲請問[如何]建造佛塔,因此來至這會眾之中,他們應當如何長養梵福呢?包括諸天、魔羅、梵天在內的一切世間之中,與沙門、婆羅門在內的一切有情相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福德,該如何才能倍勝於前者呢?還請世尊為他們說法。」
於是,世尊便說了緣起偈:
「耶 達日瑪 嘿度巴日跋瓦 嘿敦 迭商 達塔噶兜 哈雅瓦迭
迭商 加 尤 尼若達 欸旺筏地 瑪哈夏日麻那
諸法從緣起,緣盡法亦滅,
如來大沙門,常作如是說。[14]
(凡是從因緣所生的法,如來宣說了那些法的因緣和它們的壞滅;
大沙門也如此宣說。)
「觀自在!緣起即是一切如來的法身。誰能見到緣起,他就見到了如來。觀自在!假使某位具足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在未建有[佛塔]的處所,建造小至如菴摩羅果的佛塔,塔剎則小得像根針,而露盤也只有香欖花(vakula)般大小,並且在[佛塔]內部安置法界緣起偈,他將會生起梵福。在他去世之後,會轉生在那些梵天的世界;而當他再從該處去世之後,則會轉生在淨居天,具有和那些[淨居天的]天人們同等的福分。」
世尊給予此般開示後,眾多聲聞、菩薩、一切眷屬,以及世間的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咸皆稱揚讚歎世尊所言。
聖緣起大乘經
註釋